文/尹西林
小孩子一有点本事就爱臭显摆,谁跟我好就给做手枪“奖励”他们,成了“赠枪外交”。枪做多了,木工手艺就更好了。能作驳壳枪普通木工活儿就不在活下了。
那年两高大楼进行装修,老楼屋顶拆下许多旧木条,我突发奇想,何不采有拼凑办法用废物制作轻冲锋枪?又不忍心总到小木匠房太打扰师父,好在家里有现成钢锯,于是,我把房屋拆下来的废旧挂顶用的木条,按比例锯成不同尺寸的木条,以近尺长2块较宽的木条为枪主体,把下好料的好枪管和4块木条拼成枪托钉在枪体后端,再把弹夹和击发手柄插入枪体中间,用钉子固定,这样,9块木条和12枚铁钉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给小朋友制作一技美式的冲锋枪了。
男孩们是分官兵等级的,当“干部”的用我做的手枪,小兵蛋子们用我做冲锋枪,在大院里,用这些兵器,建立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娃娃部队,可以想像,有了这么齐全的装备,玩起打仗游戏,能不开心死人吗!。冲锋枪玩腻了,又兴起了踩高跷的游戏,制做高跷这活儿又落在我头上。
其实那个高跷也就是块一尺高的长方形木块,木块的侧面钉上根一米左右的方木棍儿,手握左右木棍儿,每脚各着踩方块儿,从一步步地走发展到一溜小跑。我用钢锯给大家装备了高跷。孩儿们胆儿是越玩越大,玩起“官兵逮贼”“捉迷藏”游戏!甚至比赛起踩高跷攀登办公楼梯。
我家住筒子楼,公用廁所的地漏被堵,偏又赶上自来水管滴漏,流得廁所满地都是脏水,连铺垫的砖头都淹了。我却突发奇想,抄起了那双高跷,嘴里嘟哝着,“想难倒咱爷们儿,没门儿!”说着,踩着高跷就入厕方便去了,痛快罢后,踩高跷哒哒哒地走了出来,骄傲地瞟着着跟我一般儿高的大人们。那个神气活现的得意劲儿,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出现尹西林那种滑稽图像。果不其然,踩著高跷入厕与大人比肩的故事,成了日后老邻居们热议我的话题儿。
老家朔州有句劝学土话:“混是混哩,还得拾一萝头粪哩”,讲的是小孩子家玩归玩,但玩足后也须做点正经事儿。上世纪五十年代,百姓不懂得穿凉鞋,百货公司更没卖凉鞋的,再炎热的夏天人们也只能穿布鞋捂着臭脚。脚出大汗最费靯子了,脚汗会蚀得布靯底儿一层层脱落下来,上世纪中叶,家有五、六个孩子是常见的,仅布靯一事儿多让家长们费心!这时,我的钢锯在这节骨眼儿上派上了用场,在机关大院寻些厚度合适的木板儿不难,我比着父母 和弟妹们的鞋子,把木料锯成一双双木底儿,再把家里不用的破旧皮带剪成条儿,把皮带钉在木鞋底上,做成澡堂子里的穿那种的呱哒板儿拖鞋,这样的呱哒板经磨且又透气,虽说走路来有点吵人,倒底能省下了靯底儿,妈妈很是高兴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