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我买过的出版日期最新的一本书了,连豆瓣都还找不到这本书的痕迹,也是我第一个建立的书籍信息,挺有趣!
都是一些已知的理论,用处不大,只赞封皮设计!
当时在书店陪着孩子买书时完完全全是被封面的手绘吸引了,才买下的,不得不说,我真是屡教不改。一周通读了整本,说实话,收获一般般。
书里面的大部分知识点我是早就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的听说过,看过,学习过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感悟:1.强烈意识到自己的专注力很差。现在也在尝试像书里说的那样,重要的大事尽量集中精力去处理,即便是需要同时处理两件事,也要有所搭配,可以一件事是需要投入专注力的,而另一件事是不需太多关注度,只是类似不走脑的操作或重复即可解决。这样能适当提高一些效率,又不至于分散注意力,破坏平衡;2.ABC时间管理法:在别处听过,但是是在这本书里面明白具体的方法,说白了也就是给任务分类,类似于四象限法。A类是做与不做会直接影响到我们长远目标实现的事情;B类是应该做但是眼下不做也不会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C类则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在每类中再细分出相对的ABC,以此类推。其实大千方法都是一个原理,重要的是要用起来。3.拖延症的我。我的拖延症有年头了,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书中说的两点如果我能努力做到,估计我的病就能慢慢扳回来。即是:马上行动一分钟也不等,想到什么不犹豫,说干就干;今日是今日毕,不管多晚,再晚也是自己拖延造成的,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
另外,书里说的“走神儿”迸发灵感,对于我这个自由设计师来说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呢?
其实整体看现在SOHO的自己,自律方面还是有了一点改善,相关个人管理的知识也是没白看,但是离预想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包括自己早上到上午的时间利用不好,总是愿意把事堆到晚上,就像现在我写这篇书评,其实原计划是傍晚就应该写完。还有运动习惯、饮食习惯、阅读习惯的计划、执行,很多问题都是有反复的,今天状态好心情好执行得就好。什么时候真正养成了习惯和思维定式,相信就会离强大的自己不远了,加油!安古!
最难的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致敬匠人精神
本书是通过“大宝频道”(大宝设计私语)的喜马拉雅电台某期节目知道的,在此之前也有几次在逛书店时看过,但是一直都没拿起来认真读过,但是这次的节目中大宝提到这本书确实是撩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当当了一本。
书中都是短篇的类似“采访文”,通过各领域手艺人的讲述,我不仅了解到了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门手艺,并且还知晓了曾经有那么一批人就是依靠着这门朴实的手艺过活。并且通过不长的一篇篇文章,也粗浅的领略到了各门手艺的精彩,以及手艺人们专业敬业的匠人精神。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的去专精的观察,学习,睁开眼睛之后和闭上眼睛之前,甚至整个生活都是充斥着自己所学的手艺。另外,有趣的就是几乎每门手艺都是自给自足的,通过大自然的恩赐来取材,通过手艺人们的智慧和双手,就这样妙手生花一般做出了一个个的物件。同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不止是专精于如果选材取材,他们更懂得如何为这些大自然的恩赐留存根基,让它们持续生长、繁衍生息,从而能够在生长周期后再为人类所用。
就我本人而言,最喜欢的是其中的手编类工艺,总觉得那么质朴又精美的编织品对我有无限的吸引力,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选材,备材,编制出来,一定是一件很酷的事。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真正的认识那些匠人们,亲自学习一下他们的技艺。应该会是很有趣的体验。
书中的匠人们年龄都很长了,想必现在在世的应该没有几位了,深深的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其实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处都充斥着机械、电脑、人工智能,总觉得少了不少的人情味儿,有温度的东西越来越少,一起似乎都是在求变,求快。而反观这些也许有些“落后”的匠人们,他们的毕生都致力于自己的手工艺,我现在常想,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似乎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真的是最困难的。也许,越是做不到的才越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文末附上我去年尝试的一次匠人之旅--“皮雕”,过程真的很令我着迷,自己做出成品的那一刻,心中是无比的充盈与愉悦。如果想追求一份内心的平和,寻求一段时间的“心静”,建议可以选择一门手艺去尝试看看,比如制陶、皮雕,也可以选择绘画、乐器,甚至可以选择拼图、航模等,也许能够让我们短暂的放下一切,去感受自己的身心灵,不失为一种解压和陶冶情操的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