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暴力一词一直是人们恐惧的,为之惶恐的,特别是家庭暴力。带来了无数的伤害和严重的后果,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暴力---冷暴力。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重度抑郁症史,长达将近20年,也就是说在我十岁左右开始就已经有抑郁症了。12到22岁这十年,多次企图自杀并被救之,直到三年前接受了正规的心理治疗至今,抑郁症已康复并且知道了病因是一种人格障碍,我从小就知道我生活在家庭暴力中,并且习以为常,所以当得知自己的问题源自于此原生家庭时,并没有觉得诧异,而今天在冷暴力一本书中,我找到了真正的病因。一种间接精神暴力,书中写道。“当父亲或母亲无止境的羞辱另一个人时,子女别无选择,只能自我隔离,他们不可能建立完整的自我,或是培养出独立的思考能力,即使他们无法靠自己找到解决之道,内心就会带着这部分伤痛,而这部分伤痛日后会重现”。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熟悉的片段,突然间明悟了。冷爆力,这种伤人于无形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
冷暴力是一种无形的暴力,一种精神上的虐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有潜伏期的。特别是一个幼儿在童年遭受虐待,它往往会在成年后才会体现出来,它的体现方式分为。一种是完全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没有尊严的活着,或是由一个受虐者变成一个施虐者。童年受到的虐待越严重,那么在成年后报复或发泄的方式就越惨烈。
事情没有绝对性,所以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施虐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些欲望或是推卸责任而是虐待他人。
我认识一个施虐者,他就是一个在幼儿时期遭受了到来自母亲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虐待,或许在那个年代不能称之为虐待,应该称之为"管教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而管教的方式便是否定其人格,贬损,谩骂,毒打。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管教是很正常的,作为母亲如此管教自己的孩子再正常不过。于是这个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中长大了,而后成家了。继而对于她的孩子也用了这种方式,因为他觉得那便是爱,因为他从他的母亲那里学会了这种爱的方式,并认真的贯彻了下去,以爱之名实施了双重暴力。直到她的孩子成年并在多次企图自杀,自残后进行心理咨询时才恍然大悟,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他以爱之名,让他心爱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冷暴力之中。导致她的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缺陷。他的孩子刚开始是恨他的可是在治疗中慢慢知道了他父亲童年遭受的一切,恨意转化为理解,因为她明白了,她的父亲并非是想要虐待她,而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受虐者。其实他的施虐也是一种求救的意思,希望有人可以救他,可是他不会表达,现在有人理解他,接纳他,看到了他小时候所遭受的痛苦,所以他不再对其他人那么的尖锐了,因为他在慢慢的学习如何去表达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用虐待的方式表达
暴力所带来的痛苦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冷暴力确有可能一代代的传下去,因为一个受虐者大都会变成一个施虐者,甚至严重者可以逼疯一个人,所以当身边人的一些行为语言表情,让你从内心觉得不舒服时,请相信你现在,正在经历能冷暴力当中。
使用冷暴力的人是没有自我的,所以他们需要去掠夺他人的自我,像一个吸血鬼一样吸食它的猎物,当无法掠夺或产生嫉妒时,便会以虐待的方式报复受虐者,当看到受虐者的情况非常糟糕时,他们内心是没有负罪感的,因为施虐者没有主体意识,因此自认不必负责。很多施虐者的虐待行为是把所有的坏事投射,以避免极大的痛苦,这也是一种避免精神崩溃的防御机制,施虐者在向他人攻击中寻求庇护,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
说了这么多施虐者,现在说说受虐者,受虐者并不是受虐狂,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受虐者因其生命力或施虐者想要掠夺的特质,而长期落入施虐者的游戏中,受虐者往往有想要改变施虐者或拯救他的想法而被引诱,有一些受虐者因其自卑感而受施虐者操控,在这类受虐者眼中,挑战一个高难度的伴侣,可以大大的增加自我价值感,可是当他开始挑战时,便已落入了施虐者的游戏中
当察觉自己陷入冷暴力的虐待时,要学会自救,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远离施暴者,调整应对施暴者的方式,心态与行动,职场亦然。我们要学会说出所遭受到的暴力,接受痛苦,这或许会很难,但是当我们接受曾经所遭受的痛苦,去接受自己曾经的无能,才能让受虐者不再痛苦和欺骗自己,真正的放下,然后接受治疗,把支离破碎的自我整合起来,使其恢复正常的运作能力。很多人碰到痛苦时,往往选择忘记或逃避自己。可是痛苦往往是逃避带来的,痛苦本身也是值得尊敬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勇敢去面对。
生活中的冷暴力是普遍,而不易察觉的。这种行为伤人于无形,却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管旁人说什么都要相信一点,我生而有价值,不要因为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情,进而否定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