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长谈》的三期节目,见到创业圈里炙手可热的两个罗胖坐在一起畅谈6个多小时,两个胖子实在没什么颜值,但是能感受到两个中年男人如水一般的细腻情感和严谨的逻辑表达,不得不说,这是我上过的最丰富、最真实、最生动的创业课程。
1 不要相信他说的,不要相信他想的,而是要看他与周围的关系
罗胖开局就提纲挈领的表达这次采访的逻辑框架,审视了一个创业者和他面临的8个重要关系:
和创业的关系、和产品的关系、和用户的关系、和投资人的关系、和高管的关系、和员工的关系、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让我们能多个维度全面、深入的了解一个人。
以前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主要来自于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以及他人的评价,可是人心隔肚皮,言行不一致,评价的主观性等情况让我们无法直达真相,很多情况属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越来越复杂的当今社会,很多现象无法用单一的评价体系来解释,比如:你无法理解一个电视剧中扮演对爱情忠贞、重视家庭的男演员,生活中却是一个脚踏两只船的负心汉,更有意思的是热心观众在可以在路人、粉丝、道德批判者之间反复切换;媒体可以连篇累牍地报道一个知名企业家创业如何艰辛,把他描述为有宏大梦想,心系全社会的慈善家,而当他锒铛入狱,走下神坛后却被描写黑心、冷酷和狂妄自大的魔鬼,我想通过了解他与周围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真相。
不光是了解别人,这个方法也适合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果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了,一定是相应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反思自己,工作中可以跟同事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生活中与朋友也互相帮助,可是与女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其实背后透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再深究就是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外在关系是内在关系的显现,这是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最佳方式。
2 做手机是为了同时做硬件和软件,以便在下一场智能硬件革命的时候依然成为参赛选手
罗胖一直说这段是罗永浩的长谈精髓,这也深刻解释了一个明明可以靠个人脱口秀就能轻松赚得盆满钵满的老罗,为什么一定要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资金压力一头扎进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这是他创业的底层逻辑。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一直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智能手机时代是苹果公司站在浪潮之巅而不是其他的科技公司,如果总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于乔布斯的个人魅力,显然有失偏颇,如果归因于运气,又没有参考价值,老罗的观点给了我一个观察现象的全新视角,每一波技术变革都会淘汰一批公司,而让自己保持参赛资格就必须在上一轮竞赛中不被淘汰的同时想方设法争取下一轮竞赛的参赛资格,苹果公司虽然在个人电脑时代输给了IBM和微软,但是他并没有离开比赛场,所以在智能手机兴起时,他能将在PC时代的核心能力顺利迁移过来,而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从个人职业发展来看,如果一个人要想保持长久的职业竞争力,必须拥有可以迁移的能力,比如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以及自媒体和内容创业的兴起,能够将传统媒体中的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迁移过来的人必然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比如李翔和罗振宇,结合《超级个体》专栏,我给大家列举职业发展中可以迁移的通用能力,以便大家参考并做针对性的提高:
运营能力:领导管理
战略能力:内在成长、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产品能力:学习思考、高效能
媒体能力:影响力、沟通
3 创业成功的标志就是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中国的文化一直有着成王败寇的习俗,我们可以很简单粗暴的判断一个人创业是否成功,就是看他的企业是否实现盈利,诚然这是一个衡量成败的硬指标,但是这容易让我们忽略真正能指导我们行动的逻辑—成功是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是持续的向市场传递价值、通过提高能力并不断进化的过程。
成功学和名人传记之所以没用是因为幸存者偏见,也是因为我们无法还原企业进化时的每个细节以及当时他做出每个选择的背后动机,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无法保持初心,因为企业演化的偶然性让任何人都无法提前预测,反观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我们无法像制定计划一样设计好每个细节,但是我们要保证自己是在不断成长的,并且不断向周围传递价值的。
打个比方,一个人能持续地为朋友雪中送炭,他就能在人际关系中树立起独特的价值—关键时刻提供帮助,这就解释了文不及吴用武不及众人的“及时雨”宋江能做了梁山的头把交椅;一个人能持续地认真将事情做到极致,从不抱怨能做到言行一致,他就能在人际关系中树立起独特的价值—不抱怨,知行合一,这也就是解释了《士兵突击》中一个二傻子似的许三多最后能成为兵王。
三天的直播内容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还有关于创业伙伴的选择、通过付钱来形成与用户的关系,以及朋友的帮助就是“照耀”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进入“得到”付费听音频节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作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们洞悉事物的全貌才动手,也不可能等我们找寻到最优方案才执行,别人的经验都是我们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照明弹,他帮我们自己的人生照亮了一点,这就足以让我们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