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理发的时候没话找话的“Tony”跟我聊起网红、直播、快手、抖音等。我很旗帜鲜明地站了队表了态,感叹世风日下,满屏传播着畸形的价值观,各种卖萌、扮丑、诡异、奇葩,甚至惊悚充斥其中,为了吸引眼球什么都敢做。他也说到他前两天在哪哪看到一对夫妻把互扇耳光录下来发视频,说这些人为了博眼球也很拼,说很多视频真的很负能量,暴力、色情、耍贱、炫富、不劳而获、娱乐至死……但也有不少新奇的好玩的正能量的。我不屑地说到,天天传播这些的能是什么好人?天天关注这些的又是哪些受众?想学东西的想获取正能量的怎么会抱着手机看这些?人家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才不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Tony”也很赞同地说,现在人人都想红,红了就能不劳而获,所以用各种方式搏出位,放弃尊严和自我。但这些平台也提供了很多看到新世界的窗口,让我们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存在;而且里面真的有很多搞笑的,如果不是人人都有手机都能录视频,很多一闪而过的有趣瞬间就不可能被人看到了……后来他就调转话头,聊起监管难的问题。
从理发店出来,走在微风习习的回家路上,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1.刻板印象
因为很早就从别的媒介了解到一些关于直播、短视频的很多负面消息,就直接把它们定义为恶俗的东西,而实际上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网红、直播、快手、抖音之类,所以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对它们的坏印象是源于它们某种程度上的“竞争对手”,这样真的挺不客观的。
2.以偏概全
在形成了刻板印象后又拒绝了解它们,固执地认为它们都是恶俗的存在,不去碰是对自己的良性约束,里面的人都是自己践踏着自己的尊严、人格,以此换取点击量,想一夜成名,想一夜暴富;看的人都是以他人痛苦、作死、出丑为乐,没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用最廉价的方式获取最廉价的快乐。然而事实却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一个火爆的产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自己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爱刷抖音的人,他们也并不是我鄙视的那种“烂人”,他们还会通过上述平台get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技能。正如朋友圈也有讨厌的人一样,正如微博也有无数怼天怼地的键盘侠一样,直播和短视频界,当然也是鱼龙混杂,各取所需罢了,用种单一的情感给它们定位,确实是以偏概全了。
3.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面对“Tony”说出了这么主观的话,面对喜欢玩抖音的“Tony”直接抨击抖音,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其一在于,深信直播和短视频界都很混乱、低俗,自己不去碰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其二在于,身份上对于“Tony”有点优越感,于是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没有察言观色,没有照顾他的情绪。
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柔和的理性的包容的人,可是这次经历却让自己深刻反省并自责,完全背离了自己的追求,更是在自己最看中的道德层面表现出了刻薄、伪善的一面。
少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少去评价别人的道德,世界原本就是万物共生而成的,存在即合理,不必理解,但应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