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刘祥老师在班级群附言发了一段文字。读刘老师的文字总是有一种要摘录,要批注的冲动。
新作《学习型教师:学习力的修炼与超越》第一章大框架完成,刚写了一个第一章的综述,与各位共勉。
第一章:学习即成长【一个人的一生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只要有学习的心态和学习的行动就一定会有新的生长。年龄的生长是不可控的自然,而生命内在的成长也是可以人为的。不学习就等于拒绝生机注入生命。老父亲就给我树立起了活到老学到老榜样。】
没有哪一个职业,会比教师更在意学习;也没有哪一个职业,会比教师更关注成长。【只是,大多数教师是在意学生的学习,而没有让自己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一个当老师的朋友告诉我,他从教以来的学习就是在教学生刷题之前,自己把题先刷好。这也是大多数老师的“学习”状态。】
只是,绝非所有的教师,都将学习与成长视作自身的生命组建。有些教师,仅仅是督促学生学习与成长,至于自身,却多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优哉游哉中安享静好的岁月。
教师群体中,“忙”似乎是一种标配。从早晨六点,到晚间十一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多会陀螺般高速旋转,忙活各种各样的该忙或者不该忙的事。备课、上课、听课、批阅作业、找学生谈话、同家长交流固不可免,填写各种表格、参与各种会议、应付各种检查、参加各类应酬亦是常态。在无尽的忙碌中,日子流水般逝去,经历时貌似充实,回望处却空空荡荡,全无印痕。
这样的忙,不是输出,更不是输入,仅只是消耗。【不是输出,更不是输入,只是消耗!!面对的事情用“输出和输入”做衡量,不做无谓的消耗。不停地输入,勇于输出,能够输出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教师当然不是一个闲职,但教师的忙终究应该忙在学习与成长上。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不但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各类思维活动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学习,职称的提升、荣誉的获得亦不属于真正意义的成长。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不但要指向自身知识积淀,指向专业技能,而且要指向理想与理性,指向情感与担当,指向生命的丰盈与灵魂的润泽。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不但要指向可视化的能力提升、视野拓展、认知完善、思想深厚,而且要指向潜意识中的自醒、自律、自觉,指向如呼吸一样自然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与专业交往。【刘老师的几个关键词,道出了教师成长的根本。如果所走的学习流程没有指向“理想与理性,情感与担当,生命的丰盈与灵魂的润泽”,潜意识里没有“自醒、自律、自觉”之上的行动,所谓的成长就只能是一时一霎罩了一下光环而已。真正的成长是内在有光和热,向外能够发光发热】
读后,我在班级群也发了一段文字:
当一个教师把真正输入性的学习方式修炼在自己潜意识中的时候,成长就成为必然。
什么叫尊尊教诲,
什么叫润物无声,
刘老师在此发给我们的经由深邃洞察,用578个字表达出来的思考就是最好的诠释。
读着刘老师的文字,想着社会的现状,想着学校的现实,想着身为教师的自己……
作为老师,自己如何学习,就能让学生如何学习;自己不学习,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被操控和被操练。
昨天下学后,带外孙夏天去一个课后写作业班去体验,接夏天回家的路上,我问外孙,感觉这样的写作业班怎么样?
夏天说,50.5%的不喜欢,49.5的喜欢。
我问,为什么?
夏天说,不喜欢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方法让我失去了情感,把我训练成刷题的机器,还有就是晚饭不好吃;喜欢是因为老师管着,作业做得快,做完后就轻松啦,还可以和同学玩儿一会。
我问,还要继续上吗?
夏天说,凑乎着上吧,反正作业得写完。实际上我是不想上。
有意思,刚上三年级的娃这样表达,逗得我哈哈大笑。是平日间家人交流时对他的影响使然吧。
跟着刘老师,观察、思考、写作、实践,让认知日渐提升,思想逐步深刻,这样就活的开心与通透了。
感恩遇见导师、同学们!
刘老师说,“环境,一个无需过分期待的概念”,确实如是。
到卓越班这样的学习环境不是我们期待来的,是我们大家修来的,珍惜[合十][合十]
周末,让闲心入驻。[憨笑][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