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作家保罗•卡拉尼什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当我身强体健时、至死方休。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以及初为医学生、医生的感悟,很真实、直面自己的本心。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作者查出癌症之后,从最初的恐慌到后来的接受,以及继续工作、坦然面对的一些感悟。
通过阅读全书,以及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在呼吸化为空气之前,我可以做些什么?
于是,我想到了这样三点:
【1】真实的做自己
这也是全书中,保罗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最大感触,他没有鼓励我们要怎样,而是真实抒发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会选择学医,医学生的经历以及当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时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满满的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看着保罗,我想到,倘若是自己,在如此短暂的一生中,我最想做的会是什么?想来想去,应该是,做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到不会趋炎附势、不会逆着自己的心思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真实到认真、努力,但不会表演给任何人看…,有理想、有抱负,遵纪守法、服从大局,自由自在、释放自我。
记得,工作之初,最大的困惑是与人打交道,工作累了,同事之间聊两句,我是加入呢?还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当时,真的好困惑,因为性格偏内向,因为工作不熟练,接话吧,扰乱自己,或者可能说错…,不接吧,又仿佛太不礼貌了…
记得,临近下班,一项工作完成了,不想再开启新项目,偷偷地拿出书来读,领导出现,立刻马上收起…
记得,同事、朋友之间聊天,第一句话经常是:最近工作忙吗?我总会说:还好。最后却发现,每个人都在说好忙,可是我明明看到,他们刷微博微信从来没有少过呀…
这样的例子很多,关于自己,感觉好累,关于他人,感觉好虚伪,为什么就不能够好好说话、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呢?真实真有那么难吗?
2013年,读柴静的《看见》时,书中一句话带给我莫大感触,影响我直到现在,“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踏上了寻找真实之旅:工作完成了、实在没有思路了,会非常坦荡的读会儿书,换换脑子,即使领导出现,也没有关系;同事、朋友聊天,最近工作怎样,我依旧是还好,因为一切都在可承受域内,没有必要夸大…
由于真实,我结实了许多真实的朋友,放下了一些无力的关系,工作做的游刃有余,同事朋友相处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就像拥有了致胜法宝一般,自己省力了,工作生活也自在了。
因此,倘若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呼吸将要化为空气,我想,我会首选,做真实的自己,勇敢的释放自己。
【2】去做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我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在当下,不把希冀放到未来。
喜欢的人就去表白,想去的地方就出发,思念了就去见面,孝敬父母也从当下做起…
书中说: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是啊,谁又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呢?
保罗也从未想过,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新起点的他,却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2015年就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了人世。
去九寨沟的众多游客,也必然没有想到,恰巧的就遇到了地震。
小时候,父母总不允许我们看动画片,会说:好好学习,总有你看的时候。但是,此刻,当我完全的拥有了自由,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时候,却再也不喜欢看动画片了。
曾经以为死亡好远,然而意外却随处可见,下一个拐角可能就是永远不再。曾经以为需求可以延迟满足,然而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没有人会站在原地等我们,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此刻不做,下一刻就不会再做,或者没有机会再做,或者即使做了,也变了味道。
因此,我认为应该培养自己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永远不要把重要的人事物放到明天,试着多活在当下,去做想做的事情。
【3】接受命运的安排
第三个,我会锻炼自己接纳的本领。
当我真实的做了自己,及时做了想做和该做的事情,即使命运不眷顾,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在我看来,接纳是一种本领、一种心态。
世事多变、生命多姿,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事物的发展也是超越我们的想象的,我们所认为的好,也许并不是真的好,上天的安排或许自有天意。
记得,曾经研究生考试的时候,那可是我梦想了四年的大学,努力备战,却不幸失利,即使调剂成功后依旧在宿舍里哭泣,可又有谁会想到,到达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喜欢上了那里。
记得,曾经千般、万般不舍,强迫自己放下对一些人事物的执着,此刻看来,竟相信了,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事实证明,只要你认真努力了,上天是不会亏待每一个认真努力的灵魂,某些时候,即使困惑、迷茫、看不懂了,也没有关系,往前多走两步,答案自现。
因此,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要努力、坦然地学习接纳,接受命运的安排,顺势而为,不断创造属于自己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