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与家长对着干,是让家长头疼的难题,是家庭教育中的大问题!父母不及时解决,危害影响孩子一生!
大家好,也是充满元气的枫叶飞翔,欢迎各位来到我的读书吧做客。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
首先在讲述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要讲一个故事:
福建南安民间老房子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大门外加制一扇矮门,叫六篱门,其功能主要是拒鸡犬于门外。但南安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说,背后有一个故事。
说起这故事,南安人不免会在脸上浮现骄傲的神色——因为这故事与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有关。老太太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洪承畹,小儿子叫洪承畯,最有名的二儿子叫洪承畴。崇祯皇帝非常器重他,洪承畴的军事颠峰是在崇祯十一年于潼关南源大破义军,迫得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洪承畴被俘之初,外界误传他以身殉国。崇祯皇帝悲痛欲绝,还准备以隆重的形式祭奠他。谁也想不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后,变节投敌,转身成了清兵入关的引路人。当老洪家上上下下为洪承畴做“忌日”的时候,突报洪承畴回故里来探亲,衣锦还乡。洪母傅氏不信,再三探明,确认儿子未死,且已投敌,不由怒发冲冠,大义凛然,命人在大门外迅速加制一扇矮门,拒逆子于家门之外。洪承畴被阻而不得入,问其母为何不开门,洪母说:“你知道此门吗?此六扇矮门,叫作六离门(六篱门),凡卖国求荣者,母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子不以为父,六亲不认,众叛亲离!”洪承畴听罢狼狈而逃。南安人还称,洪母后来病逝,因为叛逆之子的缘故,无颜面见祖宗,便在自己脸上盖了一块黑纱。
洪承畴妈妈用嫁衣拒绝汉奸儿子的邀请,堪称骨气妈妈。她对待儿子的错误,不是一味迁就,而是勇敢地说不。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
穷养儿子富养女,不仅仅是家教古训,更是一种有科学依据的教育方法。科学研究发现染色体、大脑结构,荷尔蒙这三大生理因素,决定了男孩女孩的天生不同。妈妈们应该尊重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小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他们在一个个小小的过错中积累经验,认识世界,这个时候父母必须正确对待。
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家长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种姑息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长大成人后小错可能就会积攒成大错。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要及时教育,绝不能姑息迁就。但是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打骂等粗暴的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
再富也要“穷”儿子,富裕的生活容易毁了儿子
有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他。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商人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分财产的决定。
有一天,母亲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过路人看见了,就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她说:“我怎么能不伤心呢?我很疼爱两个儿子,可是我的丈夫却想把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我请求丈夫先不要向儿子们宣布他的决定,但是我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过路人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将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到别的城市谋生去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大儿子一直依赖父亲生活,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小儿子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成了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拥有智慧又能维持生计的人,他以后的人生才会走对路。
如果作为父母想了解如何正确的教导孩子不妨来阅读这本《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书,会让你有所收获。欢迎各位爸妈把您的读书感悟写在下方评论区与我分享,请收藏加点赞关注,陪您共读好书,分享更多干货,谢谢,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