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作者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月夜》 、《春怨》 、《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诗解
⑴纱窗:蒙纱的窗户。
⑵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⑶空庭:幽寂的庭院。欲:一作“又”。
译文
纱窗外太阳缓缓落下,黄昏将临;
宫门幽闭,无人见我悲伤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春天快到尽头,
满地是落下的梨花,而院门紧闭。
诗韵
这是一首宫怨诗。“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映衬。
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