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代的端午节
童年时代,春节后能盼望的一个节日就是五月节。以前物质匮乏,有一餐较为好一点的食物也不容易。春季小麦收后,除了换米、换化肥料外,还会留一点小麦换麵粉,或自己加工成麵粉,留至五月节作为节日的上品佳肴。端午节来临,初四或初五上午就会把家中的麵粉拿去加工成麵条。然而打麵还是人工的,排队也常常是当天轮不到。为了能早日把麵粉加工成麵条,都会自觉的帮忙师傅一起出力摇搞麵机。
麵条加工厂有二个机械和一个大锅,大锅是用来和麵的,一般人都不敢和麵,主要担心和麵的放水,不知要放多少。这和麵的水已加了碱(也叫小苏打),这麵要和得稍为有一点成团,水分要刚好,可以说这是技巧。
和好的麵拿到第一个打麵机上,把它压成薄薄的麵带,这麵带要压两次或三次。这个时候我们会去帮忙摇压麵机,把麺带压均匀压薄,需要用力摇机,也常常是摇得一身大汗。
把麵带再拿到成丝机里,这个机械用力较轻松点,也就是把麵切成条状,这时只要把麵均匀地压成条就行了,师傅一手摇,一只手收麵,把麵条地均匀圈成就行。
麵条打好了,回到家还要用大锅烧开水,用大锅的水气把麵条蒸熟,此时家里就会用开水加猪油洒在蒸熟的麵条上。哪个时候我们很少麵食,也没有炒面的经验,所以炒面常常会烧焦,加油后的麵条,容易炒,也更好吃,这就是儿时的五月节?
虽然忙碌(中午还要挑午时时等),而更多的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