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壶|楚乔传:靠泡茶手艺改变命运的赵丽颖,手艺却存在硬伤
文/一把壶
图/一把壶APP
近日的楚乔传网络播放量达300亿,如此高信仰的女奴奋斗传奇史诗,真是看得人内心跌宕起伏,激动万分啊!然而小编细想起来,改变楚乔命运的那个转折点,似乎是献给林更新的那一盏放了银丹草(薄荷)的茶。
时值楚乔失忆,除了些拳脚功夫,为了谋取生路进入wuli玥公子林更新的侍寝婢女选拨,粗糙的泡茶手艺还是光明正大现场偷师学来的,那是连学费都省了。(wili城城刑昭林这个表情号萌呀~ ≖‿≖✧)
最后这泡茶手艺虽是学的有模有样的,可这“模”是否正确,咱这里却是要絮叨絮叨两句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若是看似精细的还原却出了岔子,还不如一笔带过。连带着这么庞大的观众群对中国传统茶道产生了误解却是更大的罪过啊!
细心看剧的小伙伴应该是在剧中看到了他们对于这个茶道的称谓——点茶。
烹茶
说道点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茶道的发展史了。远到秦国收复了巴蜀之地,后一统天下才盛行起来。顾炎武曾有言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说的便是这国人饮茶一事。但那时的茶可与现在的相去甚远。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葱姜蒜,再搁点盐,嘿!可以下饭了!
彼时的茶称为烹茶,相比于饮品,它更趋向于一道菜,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却是战国流传至唐的制作手法。而唐之后,甚至是宋才出现了点茶法,将茶叶碾成碎末,冲水搅拌调和成糊状喝下。
而楚乔传的问题也恰恰出在了朝代问题上,朝代背景西魏属于南北朝分裂时期,与唐代相去甚远,未来的点茶手艺又怎么“穿越“到了西魏?一切凭的都是编剧手下可圈万物,包罗万象的笔啊!小编在这一点上是要跪服的。
擂茶
感兴趣的小伙伴要是想尝一尝这茶羹加盐葱姜下饭的滋味,不妨去江西尝一尝擂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茶的手艺颇为尊重史实的当属小说《凤囚凰》了,号称最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于正不知道在改编的电视剧中会不会大篇幅展示晋朝的烹茶手艺,若是有描写,怕是要和楚乔传隔空打擂台了!
茶道
而说道唐以后的点茶手艺却又不得不提到日本了。对日本茶道有所了解的朋友看楚乔传的点茶怕是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没错,那点茶法传入日本的时期也自是毋庸置疑的,必是唐无疑了。点茶法与日本禅文化相融合便成了今日有名的日本茶道!而与之相对于的中国茶道却是以真实体会茶的清香,高雅之气为主的,这也正是点茶法在中国逐渐消亡的原因,流于形式,缺了茶的气韵。
中国茶道
中国爱茶者不注重形式,却注重茶的色、香、味。以能最完美的展现茶的色香味而因茶选水,选器具。
老祖宗选来选去,最终择了一款以砂锤炼出的陶。
它不比陶的气闷,而有自己的呼吸之法;
它不夺茶的香气又无熟汤气,完美保留茶的气香;
砂质结构能吸茶汁,久之,入沸水亦有茶香;
骤冷骤热,耐烧不胀裂。
古人云: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不可谓不雅。
—
提梁壶
名家作品
这就是紫砂壶
烧制原料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
相传古时候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可见其原料之珍贵。
明清文人重推紫砂壶泡茶,尽在茶香这一说。《闲情偶记》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周高起称:“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的双重气孔材质,多孔却高密,茶香不散,透气好,茶汁在暑天亦能“越宿不馊”,内壁不刷,亦无异味。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摩擦爱抚,久之,壶身如“包浆”,散发油润光泽,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雅
今日的以楚乔传浅谈中国茶道的发展史就到这里结束了,小编也不知道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为了以后能写更多大家想要关注的话题,今日就在这里发起一个话题投票了~
你想了解关于紫砂壶的哪方面内容都可以在下面勾选,或者留言给小编,话题甄选过后就是大家收获干货的时候啦~
你想了解紫砂壶的:
1.紫砂壶的如何鉴别
2.紫砂壶如何开壶
3. 紫砂壶怎么养
4. 紫砂壶该泡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