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唐朝的元稹写的,就是那个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秀才张生爱上莺莺,最终却始乱之,终弃之,直到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将此改编为戏曲《西厢记》,才成为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窃以为《莺莺传》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之牛逼,有人愿意看到终成眷属的西厢,有人却更能从现实里感悟到这个故事最原始的内容《莺莺传》才是映照现实的。
唐朝流行过传奇,那是小说最早的形态,元稹用很巧妙的行文结构去讲述这个故事。刚出场的张生是一个性格孤僻沉稳但是却有点装逼的人,同行的小伙伴都喜欢女色,他说我不是不喜欢美女,是因为我没有遇到真正的美女,等我遇到真正的尤物,一定会放在心里的。
张生运气很好,交游甚广,进京赶考的途中他在普救寺居住,恰逢强盗来犯,他一个电话给朋友打过去就解了围。强盗原本想让同在寺里居住的莺莺做压寨夫人,碰巧张生解围,于是莺莺之母感恩戴德让张生和莺莺姐弟义结金兰,张生看到莺莺的美色动了心思,可是天下有情人竟然成了兄妹。
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传书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莺莺第一次主动撩张生,结果张生半夜爬墙而来,莺莺却说我让你来不是做不轨之事,而是出于感恩,你回去吧。于是张生便绝望的走了。
第二次,张生开始主动出击,他写了很多首诗托红娘给莺莺,莺莺本已对他有心意,之前不过是故作矜持,如今张生主动求爱,她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同居一个月有余。
张生要继续进京赶考了,离别的时候他前去看莺莺,莺莺没有见他,此时他正处于悲桑的离别之中,于是张生走了。那一年他没有考中状元,他给莺莺写信告知此事,莺莺并没有怪他便而是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鼓励他来年再战。张生这时表现出了他的虚荣心,他把莺莺写给他的信给朋友看,也许在炫耀自己如何幸运,有一个爱自己那么深的人,朋友看过后立即写了一首诗将此事传唱开来。
一个人如果刻意去秀恩爱,那么恩爱往往经不起敲打,炫耀出于虚荣,虚荣埋没了真正的感情。后来的张生也证明了这件事,还不害臊的对元稹说,“我之所以抛弃她是因为我不能忍受女色的侵扰,从前的纣王幽王因为红颜祸水而亡国,我不能这样做。”这是一个多么爱惜羽毛的人呀!!
后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后岁余,崔己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自谢绝之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莺莺和张生最终没有在一起,张生想再见一面莺莺,莺莺没有答应,而是写了上面那首诗:你当时把我弃之不理,只为自身着想,如今你再来找我不知是何用意,还是好好的珍惜眼前人吧!
这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张生爱慕女色,最终为了自己的私利抛弃莺莺,莺莺虽然爱他甚深,却无奈一个背叛了自己的人,还有何脸面出现在自己面前。
元稹将这个故事写得行云流水,故事很短小,却概括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不知道古人对于一见钟情做何解释,也许里面带着才子佳人的偏爱,美人最终遇到帅哥,经过痴恋就在一起了,但是元稹的《莺莺传》并没有这样做,他描绘了一出爱情的悲剧,相比于经过后代改编的《西厢记》,这个故事显得特别真实,因为不圆满,所以总让人念念不忘,可是念念不忘又如何,大部分的感情都终于单方面的决裂,这种伤痛让美好变成了河水中的泡沫,深深的触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