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衍、王戎、王敦、王导、王诩、王澄六人同宗同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王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01 六人都是出自琅玡王氏家族。
王衍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也是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也就是后来的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王导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诩 ,王晏之弟,琅邪临沂人也,永明中为少府卿。
王澄字平子,西晋 名士 。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大将军王敦族弟。琅琊临沂人,他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好清谈。然而为人举止放诞,不拘礼俗,甚至有脱下衣服光着身体来标新立异的举动,因此为兄长王衍所赞赏,任荆州刺史时不理政事,日夜饮酒,使得荆州大乱,终导致流民反叛,王澄袭杀其众八千余人,但是又因对部下凶狠导致上下离心。终辞去刺史之职。永嘉之乱后南渡任琅玡王司马睿的军谘祭酒,途径豫章时被王敦所杀,时年44岁。
02 一代名臣王衍为什么晚年成为空谈误国的典型范例?
在后世的很多人看来,西晋灭亡主要是因为有王衍这样空谈误国的一群人在,其实不然,东晋谢安也善清谈,得到名留千古的待遇。
同样的喜欢清谈,同样的怠慢政事,留给后世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王衍出身名门,便有了结交竹林名士的机会。
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
王衍走的时候,山涛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俊美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啊!”
这句话不知真假,但是后来王衍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却恰好印证了这句话,于是这段判语也就越传越广了。
同样的,王衍对后来杀了他的奴隶皇帝也有过类似的判言,“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
这说明在当时名士给名士之间评论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若是以后说中了,这几话就流传下来了,若是没中,或许就被世人忽略了。
再看第二条针对王衍的评价,王衍被石勒俘虏时,为自己狡辩,说自己没罪,并力劝石勒称帝,然后就被石勒怒斥:“君名盖四海,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西晋灭亡也不能都怪王衍,王衍学问可以称得上是渊博,但是让他带兵打仗治理国家也真是难为他了。
王衍作为琅琊王氏,名门望族之后,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后任司空和司徒,简直是官场的老油条,在万分凶险的朝局中,极力保全自己,并为自己留足了后路,让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自谓“狡兔三窟”,从此被天下人所耻笑,但皇帝何尝海没有出错,怎可选一个文弱书生当什么三公呀?
王衍这人也挺虚伪,他的妻子谈钱,王衍要面子。闭口不言钱,到那一天不得不说的时候就说了句阿堵物,他把女儿嫁给太子,等到太子被冤枉的时候,却又让他们断绝关系,当时的人都觉得,王衍的女儿都比他更有骨气。
如果不是石勒的军队打了过来,王衍恐怕还继续当着他的三公,讲学时,他也喜欢忽悠,讲不下去的时候就随意更改,信口雌黄说的就是他。
当时真正有本事的人可能已经看到了王衍的真实水平,王衍的清谈误国并不全面,真正使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内部的阶级冲突,石勒跟桓温比怎么样,桓温显然比石勒更有气度,起码他不滥杀。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两人的行事差异,要是谢安遇到的是石勒估计九条命也得栽了,后世对王衍的评价不高主要还是因为把王衍当成了一个符号,毕竟两晋盛产名士,偏偏战斗力都不高,经常让人捏来捏去的,所以清谈误国这个锅就王衍背了,谢安为什么不背,只是因为前秦当时跟东晋打输了而已,要是东晋那时候输了,谢安的评价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桓温东渡时也评价过王衍,“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从山涛到石勒再到后来的桓温,王衍这顶空谈误国的帽子怕是再也摘不掉了,王衍想在学界政界两头都讨好可惜最后两边的评价都不怎么样,就凭一句信口雌黄只怕就足以抹杀掉王衍的才气了,再来一句神州陆沉王衍之流又要如何辩解,可见,欺世盗名者,早晚会被揭穿,而有真才实学的人,终究会发光发热照亮那个年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