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倾向于问“五一假期干嘛了呀”来寒暄。
至于我,用四件事表达:回家吃饭睡觉看剧,看爸妈,看爷爷奶奶,看姥姥姥爷。
用一个词儿表达:陪伴。
以前我认为这些事无聊透顶,因为无法“创造价值”,纯属消磨时间。这一次,我有意把“回家”赋予一个意义和使命,发现感觉完全不同。
·
我工作的城市距离“家”有四小时的车程。第一天回家的路上,我看《奇葩说》消磨时间,话题实在应景——父母要和老伙伴同去养老院,你该不该支持?不知道是这个话题敏感易触人心,还是全场哭倒一片这个场景故意煽情,我第一次觉得养老这个问题如此迫在眉睫,以至于需要把它提上日程专门思考一番。
我想起了去年,家里就有这么一场关于“养老院值得去否”问题的大讨论,爷爷奶奶有意去养老院常驻,几个子女纷纷痛彻心扉地挽留。原因有担心吃住不合脾胃、氛围压抑易致郁、更重要的是担心社会舆论袭来、左邻右舍嘲讽儿女不孝……但老爷子执意要去,心底里因为担心为工作奔忙的子女添麻烦,但表面上说了很多养老院的广告语并表示对此充满期待,以求儿女们安心。
用马薇薇的话讲,父母很懂事地选择做一件傻事,我们却不懂事地由着他们的懂事了。
爷爷奶奶最终入住养老院的那几天,我问我妈,甚至可能是我并没有问,妈直接告诉我,“你放心,我们老了也会去养老院,不给你添麻烦。”外加一句,“你们这代独生子女呵,指望不上”。我当时想,我自己老了以后是会去养老院的,真心实意地想去。主要为了猎奇、去体验一切被安排妥当的生活。我又是那种喜欢推己及人的人,于是那时我还是很高兴地认为,真棒!妈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看完奇葩说以后,不高兴了,难过变多了,积极的揣测减少了。自己懒于思考和不愿面对的现实被辩手们变着花样说出来了。
其实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多数更倾向于喜欢生活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朝气。最治愈他们的可能就是楼下的菜市场。
其实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多数更注重家庭亲情,唠嗑和子孙承欢膝下。
其实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多数更担心“不再被需要了”,而养老院隔离了存在感和亲戚。
方才后知后觉地想起,那一代人、妈妈,当时说出想去养老院的想法,无非是气话、嘲讽,其间夹杂着无奈。
这一代父母,由于孩子是独身子女,要么决定了他们的子女在成年后背负着沉重地赡养四位老人的,要么决定了他们自己在大多数时候独善其身,成为空巢老人。
数据说,从2000年到2010年,仅十年间,中国城镇的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可怕的是,照此增速,截至到2030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状态,中国空巢老人将占比人口的95%以上,数目将增加到两亿多。
90后的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在未来成为一名空巢老人。但我相信,我们中的大部分根本无畏无惧,并且将易于、乐于接纳将来入住养老院。毕竟我们成长在比以往更加高度开放的环境中,我们更接纳“不婚”、“丁克”、“同性恋爱”、“开放式婚姻”等新观念,更习惯独立自主的生活和不麻烦别人,更向往体验不一样的养老院生活……未来的我们,可能对“家”的牵绊并不深,因此可能更会不加犹豫地选择去养老院。北京米未传媒公司的90后职工们的样本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可我忘了,上述理由对于我们的爸妈而言根本不成立!但可怕的是,未来的他们可能还是会心不甘情不愿地随着汩汩人潮走进养老院,迈出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
这一次,我满怀的“沉痛”的心情,背上窥私和调研的“使命”,再次去了爷爷的养老院探望。下午3点赶到的时候,奶奶在房间和同来探望的远亲唠嗑,爷爷在专门的休闲大厅和其他老人打麻将。感觉得出来,他们原本就很开心,当然我们的到来让这种喜悦锦上添花了。问及近况,他们依旧和以往一样,说一切都好,饭食定时且合口味,介护常来问询打扫。对于爷爷而言,他喜欢这里能让自己“动静皆宜”,有安静的地方让自己阅读笔耕、也有棋牌室和运动器械供老人们攒聚一堂。
在这里,我注意到了《奇葩说》辩手陈铭所说的两侧有扶手的马桶,以便于老人久坐站起时能够借力。墙壁上有紧急呼叫的按铃直通楼层护士站;有登记表记录每日介护人员护理老人的情况;像幼儿园一样,表现好的老人所住的套间门上,会奖励一个大大的笑脸……而这些,实在是我们在自己的家里疏于留意的。
对于在养老院的生活,我觉得爷爷完成了从适应—“诶哟不错哦”—习惯的过程,从他的打油诗中可见一斑。
赞XXXX院(节选)
X X X X院,夕阳红满园。
古稀和耄老,鹤发童颜俏。
夕阳无限好,晚晴分外娇。
一日三开灶,荤素滋味高。
一周不重复,花样有新招。
粗细粮互调,园蔬愈佳肴。
桌椅每天擦,地板常墩扫。
灰尘清除掉,晃眼人影照。
居室器整洁,好似贵宾到。
改变旧理念快到敬老院(节选)
人生父母养孝敬理应当到了敬老院反觉脸无光
不愿和人讲怕人骂脊梁百善孝为先 说你冷心肠
世俗猛如虎人人要提防老人五保户 子女恢断肠
人品靠修养工作要正常家务谁不忙 家家都一样
儿女心头肉教诲要加强老人家中宝 关顾不能忘
背击一猛掌需要精心想杜绝旧理念 更换新思想
养老新事物习惯会赞扬路是人走出 曲径通幽香
儿女尽了孝老人寿增长本来是享福 怎能心不爽
我想,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家和养老院,同样都是没有儿女的居所。但养老院有热闹的人群、有专业的医护细节、有自主选择的生活场景,有被妥善安排的日程表起码让老人的每一天过的安全、安心而不重样。更重要的是,这里更大程度上能转移老人在独处时产生落寞寂寥的情绪。这样看来,住在养老院反而能避免把家“画地为牢”。
·
如果未来我的父母,真的迫于情形成为“空巢老人”,将迈出他们认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一步,我祈愿彼时的养老制度已经趋于成熟完善,并且自己能有条件让他们入住硬件环境和服务质量最好的一所养老院,住最好的套间,雇最热心的介护。起码让他们歇好奔波操劳半辈子的身体。最好的状态是,在他们感到乏味无趣的时候,我能有条件让他们在冬天像候鸟一样飞到海南、飞到山东沿海,有一隅矮房庇护,让他们看看别人的世界和生活,过几个月不一样的生活……
我祈愿2030年到来的脚步再慢一点、让我做足充分的准备迎接,让我心理成熟和钱包鼓起的速度超过父母变老的速度,无论如何,我想尽我努力让他们成为那没有标签的、自由自在的,老有所依的那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