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朋友来广州出差,讲起他在广州打车的经历。
朋友从花城广场附近一座星级宾馆走出来,准备打出租车。这时,路边还有两个人在招手打车。正犯愁的时候,一部出租车越过那两个招手的人,直接开到朋友面前。
上车后,朋友问司机:“你为何不先拉那两个客人呢?”司机答:“我猜你会去远一点的地方。”朋友听后很感兴趣,问:“你是如何判断的呢?”司机答:“你看啊,那两个招手打车的人,一个是年轻女子,手上拿着刚买完的食物,估计是从不远的公司溜出来的。另一个是小帅哥,牵着女朋友的手,很像是出来逛街的。而先生您呢,是从大酒店拎着公文包出来的,且中午这个时候出去,估计不会近。”朋友说:“你猜对了,我去南沙拜访一家企业。”
路上,司机继续介绍他的生意经。
“假如在医院门口,一个拿药的,一个拿脸盆的,你想拉哪一个?” 朋友想了想,说不知道。“要拉那个拿脸盆的。因为,拿药的人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而拿脸盆的,那是出院,出院的病人通常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一般不会只打出租车到地铁站、再转地铁回家的,通常会直接打车回家,归心似箭啊!”
朋友开始佩服这位司机的精明了。司机继续说:“还有,那些超市门口、地铁口,穿着睡衣打车的人,会去很远吗?会去机场吗?机场也不让进啊。”
朋友问司机:“为何短途的客人就不想拉呢?”司机答:“成本问题啊。我核算过,每天开12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约35元。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是从管理费、汽油费中核算出来的。你看啊,计价器上有一个检查功能,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算上平均空驶时间,我拉一个12元的客人,要花11元的成本,你说,能赚到钱吗?”
朋友心里嘀咕着,这司机太精明了,简直是成本核算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