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韬略哥
来源:财经韬略
虽然中印边境的对峙,以印度撤走装备和人员做了一个了结,但印度的“敲诈勒索”仍然没有结束。
前几天,印度对近百种中国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这一次,他们碰瓷的对象是中国香港的富豪李嘉诚。
8月28日晚上,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官网发布了一个公告,告诉投资者一个坏消息:印度税务部门在2017年以来,先后两次向公司追讨税款,直到最近,加上罚款的总费用已经水涨船高至接近400亿港币。
其中包括:
1、资本收益税790亿印度卢比(96亿港元);
2、资本收益税的利息1643亿印度卢比(200亿港元);
3、资本收益税的罚款790亿印度卢比(96亿港元)。
这笔所谓“税+利息+罚款”,跟2007年2月“和记黄埔”向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出售印度第四大运营商“和记爱莎(Hutchison Essar)”有关。李嘉诚的“和记黄埔”(目前“长和实业”的前身)持有HE公司67%的股权,包括债务在内全部卖给了沃达丰,当时的总出价是190亿美元。
由于这笔交易是在海外进行的,依据当时的印度法律和国际法,沃达丰和和记黄埔都没有向印度政府报税。
多年以来,印度政府跟抽风一样,隔几年就拿这个事情说事,按照2012年修订的、带有50年追溯期的法律,向沃达丰和李嘉诚要钱。由于存在争议,所以一直没有了解。
于是,印度政府管李嘉诚要的钱,就从最初的96亿港币,变成了将近400亿港币。其中最后一笔96亿港币的罚款,是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发生之后追加的。
印度向沃达丰追讨的,这笔交易的相关税款则达到了26亿美元。
印度政府为什么翻出陈年旧账,对国际巨头出手?原因很简单:印度很缺钱!
莫迪是个政治、经济强人,正在推进印度的经济改革,希望由此引导印度经济腾飞。他上台以来的“废钞”和“税改”,都是为此服务的。而这两大举措,都是为了打击地下经济,增加国家的税基,为改进基础设施和民生筹措资金。
在印度,由于银行体系不发达,多数印度人不习惯使用银行卡,多采用现金交易。这为黑色经济、灰色经济的发达,提供了温床,让贪污、受贿、洗黑钱、逃税变得非常容易。
统计显示,印度税负占GDP的比重只有16.6%,在新兴经济体里几乎是最低的。印度有13.2亿人口,但只有3700万人缴纳个税,纳税人比例不到3%。
因此,连印度人自己都承认——逃税是印度富人的“第二天性”。
不仅偷漏税,印度人还普遍拖欠税款。这个国家被拖欠的税款高达1170亿美元,大约是6年前的4倍。税务部门预估只有15% 至20%的欠款可收回,许多主要的债务人都无力偿还。考虑到印度诉讼程序的懈怠,这些被拖欠的税款似乎永无清理完成之日。
由于税收少、支出大,印度这些年的赤字率一直维持在3%的警戒线以上。2017—2018财年,印度政府总支出将达到21.47万亿卢比(约合3157亿美元),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
这些数字听起来很大,跟中国一比就显得很“侏儒”了。中国2017年中央、地方的全口径预算支出超过4.8万亿美元(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是印度的15倍!
中国经济总量是印度的5.3倍,财政总支出达到印度的15倍,这是怎样做到的?除了税收负担不同之外,中国政府还有卖地收入、国企收入和地方债。正是有这样的开支规模为支撑,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更新、提升得非常快。
看到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莫迪一定羡慕嫉妒恨。他力图通过税改——采取简单税制,降低税率,尽可能多地把全国人民、企业纳入“纳税队伍”——来筹集资金,刺激经济的腾飞。
对跨国公司征税,是莫迪税改的一部分。但问题是,印度政策的频繁变化,官僚体系的贪污腐败,翻旧账的随意性,将对印度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至于沃达丰向和记黄埔购买HE公司股权一事,发生在2007年,而且是在印度境外交易。对于印度税务部门征税的要求,连印度最高法院都不支持,在2012年1月判处沃达丰等胜诉,不必向印度纳税。
但4个月后,印度国会于2012年5月通过追补法例,宣布即自1962年起发生的涉及印度资产的一切离岸贸易行为均应根据印度得税法规定缴纳资本利得税。也就是说,追溯期超过50年!
印度这种朝令夕改,随意设立追溯期的做法,让跨国公司普遍感到震惊,认为在这个国家经商充满了风险。
对于印度政府开出的天价税单,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认为“违法了国际法”,所以不会轻易屈服。
至于李嘉诚最终会不会被印度政府敲去400港币的“竹杠”,国际仲裁将是什么结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但有一点非常清楚,其中有96亿港元的罚款,是中印对峙之后追加的!
中国拿200亿美元贴息贷款换印度撤军?这是一则谣言!
印度撤军了,但马上各种传闻又纷至沓来。
其中,一则传闻尤其引人注目:“印度斯坦报业:中印双方于金砖五国峰会前夕达成共识,双方即日起从争议地区撤出部队,中方承诺向印度基础建设提供200亿美元的贴息贷款。”
这条消息有具体来源、具体指向,还有具体数额,乍一看,还真是让人很难辨别真伪。于是,更多的人信以为真了。
不少人除了在微博、微信上转载这个消息,而且扼腕叹息,大有面对“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愤懑满满、无处发泄的架势。
其实,这则消息暂且先不论内容是否靠谱,仅看看消息本身的出处和传播,就漏洞百出。
文 | 毛克疾 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真有“印度斯坦报业”一说?
首先,“印度斯坦报业”这个名称就有问题,属于张冠李戴、凭空捏造。
印度根本没有所谓的“印度斯坦报业”。
名称最接近的是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和印地语报纸《印度斯坦报》(हिंदुस्तान )。
而名字中习惯带有“报业”二字的主要媒体机构则是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和美联社一样,属通讯社性质。
此外,如果在百度或者谷歌搜索“印度斯坦报业”,出现的全部信息只有这一条“新闻”——
“印度斯坦报业:中印双方于金砖五国峰会前夕达成共识,双方即日起从争议地区撤出部队,中方承诺向印度基础建设提供200亿美元的贴息贷款。”
没有任何其他结果。
由此来看,这则假消息的源头并不太像是印度媒体,倒像是其他不熟悉印度媒体情况的人编造出来的。
印媒真报道了此事?
有没有可能是由于传播者不熟悉印度媒体导致的翻译错误?
考虑到这个问题,笔者特地选择英文和印地语关键词,在上述几个网站进行检索。
消息中最明确的指标是“200亿美元”,笔者选取四个印度媒体惯用的表达方式进行搜索:
*英语英文表达习惯的20 billion
*英文印地语表达习惯的2000 crore
*印地语表达习惯的2000 करोड़
*印地语英文表达习惯的20 अरब
结果,并没有找到任何相关新闻。
只在中文媒体上找到一条2014年关于中国投资印度愿景的消息,但这还不是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新闻,而是转发的彭博社消息。
印度真愿意接受中国巨额投资?
从印度一贯对于中国资本和企业的态度看,即使中国真打算向印度基础设施投资200亿美元,印度也不一定敢接受。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加强中印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但印度国内总有一部分人疑神疑鬼,不但如此,洞朗对峙前后,一部分印度议员和活动家还屡次动议,要在电力设备、移动通讯等领域彻底逐出中资和中企。
一方面想要逐出中资、中企,另一方面又想要中国的贴息贷款,这看起来可能吗?
如果印度真有如此动议,那么,造谣者可以干脆说中国向印度赔款200亿美元,这样岂不更具戏剧性?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策略层面看,“中方承诺向印度基础建设提供200亿美元的贴息贷款以换取印度撤军”这则消息的可信度都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