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天就要过春节了,好像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要和父亲大吵一架的日子。
前年春节之前(2020年1月)和父亲大吵一架,结果老人家直接买了车票自己回湖北了,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整个湖北省封城隔离,他一个人在诺大的家里被隔离封闭了四个月。
那四个月,我俩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我连朋友圈都屏蔽了他。
就差互删了微信。
即使是到了4月份我们终于在珠海见面了,也都没有双方坐下来谈一下,去化解这份积怨。(我想谈,想写信,都被我母亲劝退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上个月写年终总结,还写和父母关系有所提高。
从今天我父亲对我怒吼的言辞里看,是我错觉了。
这积怨,大概是一辈子也无法从他心中消去的。
正如父亲对我爷爷这一辈子的怨念。
直到我爷爷去世,他依旧没能放下他父亲给他的童年带来的伤痕。
我非常理解那种情感,就像我放不下我父亲对我的爱不是无条件的。
父亲说自己很坚强,早就释怀了。
但我知道,释怀靠的根本不是坚强。
小时候,我被打一顿,被骂一顿,或者是我父母相互之间大吵一架,都是不会有事后的复盘或者道歉的(那个年代的中国父母,应该鲜有这样行事的,这里我陈述事实,不带有指责)。
当然,更不会有人来安抚你的情绪,或者说给你的感受或者情绪“命名”。
无论是被辱骂,或者是被打得留了鼻血,事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莫名其妙地,一家人又能“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还有说有笑的,直到下一次炸弹引爆。
这,多么像“开端”的剧情。
只是李诗情和肖云鹤至少知道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而我完全无法预判父亲的情绪引爆点。
我们家类似这种炸弹爆炸的事件,大概是比别人家孩子频繁很多。
不然,当我的初中同学来敲我家门的时候,邻居也不会那么多事地打开门,幸灾乐祸地嘟囔一句,“别敲了,她应该在里面挨打呢。”
上面这些事情,在我有女儿之前,我都是当笑话一般在讲述。
好像可以以此炫耀我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
看,我多坚强,这么轻描淡写地就释怀了。
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不是在吼过我,打过我,或者是他们自己大吵一架而我在书房里吓得瑟瑟发抖之后,真的从未在内心感受到过一丝“内疚”。
我的童年,从未听他们对对方说过一句对不起,当然也更不能期待他们会对我说类似的话。
他们一辈子就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做的,是在内心感恩他们带我来这一世,他们尽了自己的最大力,把我抚育成人,让我健健康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体验着人间。
说得自然容易,表达和做起来很难。
我在加州的时候曾经去参加过landmark。
当时教练引领我们走到过往,去疗愈自己内心的伤痛。
那个时候,我哭着给我父母打过电话。
那个时候,在第三人称引述他们的时候,还是会说“我爸妈”,不会生疏地用“我父母”来表达。
大哭完,我以为我与他们和解了,也与自己和解了。
现在回过头看,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在和解什么。而和解,也不可能就靠那一个电话。
疫情之后回国,18岁之后就没和他们住在过一起的我,经历了又回到和父母朝夕相处几百个日夜后,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要是我没有生孩子就好了,我根本就不需要和他们相处,也就没有那么多矛盾了。
而今天的我,感恩女儿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她如此善于表达情感,她非常会说对不起和谢谢,她会表彰自己的优点,甚至会一条一条列举我的闪光点。她大方分享,义气行事。她执拗,她放肆,她不羁。
她与我如此的不同,倒逼我去听读各种育儿书,参加各种训练营,学习如何做智慧父母。
她与我如此的不同,而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个有趣的生命如何肆意生长着,时而在背后默默引领,尽量做到不强扭、不打扰。
最重要的是,从她生命的投射里,我重新开始审视我的人生,我的童年。
我过去的伤痛一层一层在被拨开,有时还会被再戳上一刀。
而现在的我觉知到,我的受害者心理,我内在的小孩会时不时跑出来。
我会告诉自己,一切的根源都在我自己。
即使父母对我的爱不是无条件的,也无需怨恨。
他们不会爱,是因为从未收到过无条件的爱。
而我,有机会学习如何爱,如何做好的父母,是我的恩典,我的幸福。
我不会选择走我父母的老路 - 做那个逃避和父母的矛盾,不沟通,不成长,进而变成和自己孩子关系有各种卡点的父母。
你不欺骗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会对你坦诚相待。
只有将历史掰开看清,才能清晰地知道未来该如何走。
感恩每一次炸弹的引爆,让我更加深刻地看清真相。也提醒着我不要把过去带到现在和未来。
期待我能像李诗情一样,坚持住,死守住,努力着,不放弃,做到能将炸弹扔到大江里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