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化名)的儿子今年12岁了,正在上六年级。
让英子很烦恼的是,孩子现在一回家就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关上不出来,有时候得他爸朝着房间里生气地吼几声他才会出来。
“我们家也从来不打孩子,但是现在跟孩子交流太困难了,我想问问他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考试考的怎么样,他完全就当没我这个妈似的,这可如何是好?”
我对英子说:“那你希望孩子怎么样回答你的问题呢?不如你写下来我们一起念一念?”
英子想了一会儿,接过我手中的纸笔写了起来,大意是这样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放学回家了。今天上课我都认真听讲了,和同学的相处也很好,考试考了100分,我很开心。”
我让英子大声地把这段话念出来,并且一边念一边在心里想象,如果自己就是这个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英子念了一阵,刚才的那股子激进的气息开始消散,她看着我,慢慢地说:“好像这不是个正常孩子能说的话。”
我笑了,英子也笑了。
的确,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够开心,轻松应对学习和考试,还能同学朋友和谐相处,还要尊重父母,和父母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不是有点太高要求了呢?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孩子的发展历程,采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对待我们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善。
我们为什么喜欢向孩子提问?
最常见的问题恐怕要属“你今天上课表现怎么样?”“考试考得怎么样?”“作业做完了吗?”。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蕴含更多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担心,以及孩子动向不明的时候,我们所堆积的焦虑感。
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和紧张。
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是一定要一个答案,只是“噼里啪啦”地问一堆问题会让我们感觉不错。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孩子对于这些问题的麻木和无视。
12岁的孩子其实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再像以前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已经不合适了。需要有一些成人化的交流,但是孩子的成长又还没有快到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因此也不能太过压抑。
试想,下班回家,自己的父母如果追着自己问:“你今天工作怎么样?”“和同事相处怎么样?”“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我们作为家长也一样会感到烦躁和压力。
而孩子们选择缓解压力的方式通常是逃避,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家长好好沟通交流了。
多和孩子说废话,注意情绪的控制。
如果我们想要和孩子沟通,类似“我们来谈谈”“你过来坐,我们沟通一下”的开头都很像是领导约谈,孩子会有抵触情绪。
如果是以今天自己经历的趣事、新闻等等作为开头,比如“今天我看到领居家的狗咬人了”“今天我看到新闻里XXX”孩子如果感兴趣,自然会参加。
这个时候我们从孩子的言语中判断他是不是开心,是不是经历不顺就要容易得多。
也不必疯狂刺探,重点是与孩子建立平等的、相互信赖的关系。
更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可以少花一些时间想怎么与孩子交流,多花一些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或者从新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上。
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都崇拜“牛逼”的人,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
如果父母有专长、有能力、对社会问题有独到见解,孩子自然愿意跟父母讨论问题,并非因为你是他的父母,而是因为他觉得你牛。
而如果孩子真的和你交流了,请一定要注意三点原则:
倾听。无论孩子的话对你来说有多幼稚,多不可思议,多无理取闹,都不要评价,认真倾听;
尊重。尊重就包括不要轻易吧孩子告知的事情告诉别人,或者拿出来调侃孩子,这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沟通通道很可能就会再次关闭;
真诚。对于自己没有听懂或是不理解的内容,要直接告知孩子,不要一副“权威”面孔,并且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这样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