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构建者模式
构建者模式特点:
将构建复杂对象的过程和它的部件解耦,使构建过程和部件的表示隔离。
Retrofit使用build内部类链式调用创建Retrofit对象。
工厂模式
静态工厂模式
包含三个角色:工厂角色,抽象产品角色,具体产品角色
Retrofit中Platform类获取当前平台用的就是这个模式。
Platform中的findPlatform就是静态工厂方法。而这个方法里面的Android、Java8就是具体产品角色,继承工厂类Platform。
工厂方法模式
CallAdapter使用的是工厂模式,通过addCallAdapterFactory方法来添加自定义CallAdapter。
自定义CallAdapter继承CallAdapter.Factory,让不同类型的工厂去继承它。
通过get方法得到不同类型的CallAdapter。
抽象工厂模式
Converter使用的是抽象工厂模式,通过addConverterFactory方法来添加自定义Converter。
自定义Converter继承自Converter.Factory,让不同类型的工厂去继承它。
与CallAdapter区别是CallAdapter.Factory只有一个抽象的get方法返回CallAdapter<?>,Converter.Factory有三个方法,分别返回Converter<ResponseBody, ?>、Converter<?, RequestBody>和Converter<?, String>。
当一个工厂可以提供多个产品对象,而不是单一的产品对象,就使用抽象工厂模式。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特点
- 一个大模块本身包含很多小模块,这些小模块本身是对外屏蔽的.
- 各个模块可以通过这个大模块进行很好的通信,减少了相互间的依赖.
- 使用者只是使用一个大模块对象,成本低.
- 如果后期子模块有改动或者替换,只要不改动大模块对外的接口,对使用者来说不受任何影响,体现了开闭原则.
缺点:
一个大模块包含很多小模块,需要把各个模块的功能都提供出去,这样很容易导致大模块的API很多,导致接口膨胀.
Retrofit是整个库的一个入口类,Retrofit库的使用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个类,对外提供简单统一的接口,隐蔽了子系统具体的实现、隔离变化,内部封装了ServiceMethod、CallAdapter和Converter等组件。
策略模式
完成一项任务,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每一种方式称为一个策略,我们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完成该项任务。
Retrofit的addCallAdapterFactory方法实现了策略模式,不同的callAdapter代表了不同的策略。与工厂模式不同的是,工厂模式强调的是生产不同的对象,策略模式强调的是这些不同对象的策略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在创建对象之后。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目的是消除由于接口不匹配所造成的类的兼容性问题。
Retrofit中callAdapter如果不指定默认使用DefaultCallAdapterFactory返回Call<Object>。如果指定callAdapter为RxJava2CallAdapterFactory返回Observable<?>,供客户端使用。
动态代理模式
代理类Proxy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重写invoke方法。用到的代理类,是在程序调用到代理类对象时,才由JVM真正创建。JVM根据传进来的业务实现类对象以及方法名,动态的创建了一个代理类的class文件,并且字节码文件被字节码引擎执行,并且通过该代理类的对象进行方法调用。
Retrofit使用动态代理,通过反射机制来动态生成方法接口的代理对象的。
观察者模式
建立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将自动通知其他对象,其他对象将相应做出反应。
在OkHttpCall的enqueue实现方法中,通过在okhttp3.Callback()的回调方法中调用上述入参Callback对象的方法,实现通知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