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2017年1月14日凌晨归天。 周有光于1906年1月13日诞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大体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周有光并非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意加在我头顶上”。
此刻,汉语拼音在中国被视为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在汉语拼音诞生前,85%的中国人是文盲。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现在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除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外,周有光还参与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的翻译工作,并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了大量专著。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转变。他厚重的人生,也可谓传奇。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犹如“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用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以后,仍然著书立说笔耕不辍……
他常笑言,自己长寿的原因是:
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