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收录了韩愈写的24篇文章。最开始的几篇《原道》《原毁》完全是论述性的文章,看不懂,读到后面才渐渐领会他的思想,感受到他的伟大。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从小丧失父亲和哥嫂过日子,后来哥嫂和侄子十二郎相继过世,自觉有愧于他们,故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中通过弟子口得知韩愈是一个勤奋的人:“先生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崇尚儒家,认为“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毕以兼济天下。孜孜矻矻,死而后已。”经过他自身的艰苦学习,24岁就考取进士,但28岁还未得到官职,连续向宰相们上书了3次,后向于襄阳写信请荐求得官职。《获麟解》将自己比喻成麒麟希望能够被赏识;《杂说一》中将君臣关系比喻成龙和云,龙借助云如鱼得水;《杂说四》中只有伯乐才能识得千里马等等,都在表达自身满腹才学希望被重用的想法。尽管韩愈自己并没得到重用,但是他量力而行,不悲观失望。
当他的友人在官场失意时,他能够写信安慰他们,其中《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送杨少尹序》等等几乎都是安慰在官场上失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