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少林方丈释永信的袈裟破了!

7 月 27 号晚上,少林寺管理处发的一则通报,让整个佛教圈炸开了锅。

执掌少林寺 38 年的住持释永信,因为涉嫌刑事犯罪被多部门联合调查 —— 一边把寺院的钱往自己兜里塞,一边还背着佛门戒律跟好几个女人不清不楚,甚至有了私生子。

转天,中国佛教协会干脆利落注销了他的戒牒,等于直接开除僧籍。

这个戴着 “少林 CEO” 光环的方丈,这下是彻底从神坛摔下来了。这场风波不光扯出了少林寺这些年商业化的猫腻,更让人看清了宗教场所监管里藏着的大漏洞。

一、通报背后:早有预兆的 “塌房”

其实早在 7 月 25 号,就有消息说释永信被新乡警方带走了。

那两天网上传得邪乎,说他带着情人、孩子一共 34 口人跑美国去了。开封警方赶紧出来辟谣,但少林寺跟着就删了好多提释永信的文章,还去公安局报案说有人造谣 —— 这些举动反倒让人觉得,事儿肯定小不了。

这次通报里的两条罪证,每一条都够劲爆。

经济上,他把少林寺的钱当成自家的,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想挪就挪;戒律上更离谱,佛门最基本的 “不邪淫” 戒条,被他当成了耳旁风,不光跟好几个女人有染,连私生子都有了。

这已经不是他头一回被戳脊梁骨了。

2015 年就有人实名举报他有两个户口、藏着私生女、把高香收入揣进自己腰包。当时河南调查组说部分举报不实,但 “少林方丈” 和 “商人” 这两个身份拧在一起的别扭劲儿,始终没让人踏实过。现在佛教协会注销了他的戒牒,等于明明白白说:这人不配当和尚。之前他借着宗教身份搞的那些生意,怕是都得翻出来好好查查。

二、袈裟底下的生意经:少林寺成了 “摇钱树”

释永信能在少林寺坐这么久的头把交椅,跟他一手攒起来的 “商业帝国” 脱不开干系。1987 年他开始管少林寺的事儿,这些年把千年古刹折腾成了赚钱机器,手段一套接一套:

商标这事儿最能看出他的 “商业头脑”。

到 2022 年,少林寺注册了 706 个商标,吃的、戴的、用的都有,连 “东少林”“南少林”“西少林”“北少林” 都被他抢先占了,别家想沾点 “少林” 的光,要么交钱,要么就得改名。

资本扩张也不含糊。他弄了个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把生意做到了房地产、影视、金融这些领域。2022 年少林寺花 4.52 亿在郑州买地,当时就有人骂:“佛门清净地,怎么也跑去炒房了?” 他名下挂着 10 家机构,一半都注销了,钱到底去哪儿了,谁也说不清楚。

文化变现更是玩得溜。武僧团全球巡演卖门票,搞《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收版权费,连少林灵芝茶、武功秘籍都拿来卖 —— 那套《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在淘宝上敢卖 9999 块。2019 年光少林药局就卖了 8000 多万,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哪家保健品公司。

有人说他是为了弘扬少林文化才搞商业,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儿是弘法,分明是把寺庙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三、管不住的权力:佛门里的 “土皇帝”

释永信能在少林寺呼风唤雨这么多年,说白了就是没人能管住他。这里面的门道,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是权力攥得太死。从 1987 年到现在,他在少林寺当了 38 年家,宗教界里这么长的任期,少见得很。时间一长,寺里就成了他的 “独立王国”,亲信围着他转,年轻僧人想出人头地难上加难,谁要是敢说句不字,立马被排挤走。

其次是钱的事儿糊里糊涂。功德箱里的钱、香客给的香火钱、做生意赚的钱,到底有多少、花到哪儿了,从来没明明白白公示过。他那些关联公司的资金往来,更是一笔糊涂账。莱州融媒之前就说过句大实话:功德箱是信众的心意,不能成了某些人的 “私房钱匣子”,寺庙的账,早该让国家管起来了。

最让人寒心的是戒律成了摆设。佛教五戒里 “不邪淫” 是底线,可释永信这些事儿,分明是把戒律踩在脚底下。2015 年那回举报,调查组说有些事不实,可对他私生活的问题绕着走,这才给今天的爆发埋下了雷。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早说过,释永信会搞平衡,能让少林寺既入世又出世,可文化底子太薄,到最后分不清到底是在弘法还是在经商,栽跟头是早晚的事。

四、这事儿该让所有人醒一醒

释永信出事儿,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更该让大家想想:寺庙到底该是啥样?信仰和赚钱的边界在哪儿?

对佛教圈来说,这次中国佛教协会动真格注销戒牒,就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以后庙里的钱怎么管、和尚该守哪些规矩、做生意不能碰哪些线,肯定会查得更严。《光明日报》就说,信众盼着能好好管管寺庙的账和和尚的行为,别再让 “释永信们” 糟践佛门清净地了。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也该琢磨琢磨。“少林 CEO” 这光环碎了,才发现寺庙要是成了赚钱的工具,信众的心也就凉了。有网友在网上说得挺到位:“少林寺功夫再厉害,也挡不住方丈自己坏了规矩。”

更深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不让寺庙变成 “独立王国”?观察者网有篇文章提的建议挺实在:得把解释佛经的权力收归正规渠道,寺庙当家的不能干一辈子,得轮岗;账要公开,让大家都能看见;地方政府也得跟上,多部门一起管,这样才能管住那些想钻空子的人。

结语

等到释永信用他的俗名 “刘应成” 站在法庭上的时候,所有人都该明白一个理儿:不管你是多大的方丈,有多少光环,敢碰法律和道德的红线,最后只能是自讨苦吃。

嵩山少林寺那口千年古钟还在响,只是钟声里,再也听不见 “少林 CEO” 的影子了,只剩下一声接一声的警示:佛门是修行的地方,不是做生意的戏台,忘了本分,迟早会栽。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