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电影《红高粱》上映,到今年,已是整整三十个年头。
也许是为了纪念这层特殊的意义,西影厂将电影胶片连同当年未公映的素材加以修复、重新剪辑,并在最近正式重映。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十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反正就是牛逼! 哈哈哈!
剧情简介:
九儿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九儿始终不吭声。九儿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鳌发生了感情。不久,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九儿劝住了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九儿,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九儿赎了回来。但余占鳌看到九儿头发凌乱,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九儿,余占鳌才罢休。余占鳌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九儿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九儿的儿子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沙口,烧杀抢掠。九儿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九儿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余占熬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余占熬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尘埃过后,余占熬拉着儿子的手,挣扎地来到九儿的尸体旁。日食,九儿的儿子放声唱起了童谣:“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电影开始,伴随着“我跟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儿”的旁白,一个女人的面容慢慢浮现......
就是这么美丽!再来一张!
被土匪占鳌抢了去,正好应了她的心!
这还不算什么,高粱地里那一场颇有仪式感的交欢,便是把“天作之合”这四个字给烘托到了极致。
直观上来说,《红高粱》并非歌颂农民的抗日豪情,更多是一种血性报仇;并非研磨人情交好,更多是一种同类压榨;并非慨叹众生不易,更多是一种胡作非为。
《红高粱》给了我们一种瞥见别样中国农民的生存景观,尽管他们依旧少不了愚昧所诱发的精神痼疾,但是这次他们是彻底放松的,在性压抑、物质压抑和食物压抑的愤怒下,余占鳌和九儿共同杂碎了这块画满诅咒条文的石碑。
他们可以不要求公平,但必须杀伐决断、毫不顾忌;可以不要求公共,但是必须肆意妄为、享乐随性;可以不要求公正,但是必须快意恩仇、不负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