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娴 清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字公布,就会出现各种网友八面生风的解读姿态,无论读没读过这个人的作品,听没听过他的音乐,跑出来罗罗一番的大有人在。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鲍勃·迪伦获得,出人意料的是他是一个音乐家,民谣乐手。人们正在惊异他的身份的时候,又暴出他拒接诺奖的新闻,一番火上浇油,或贬或褒的文章又都涌现出来。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音乐与文学向来是不分家的,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也是可以吟唱的,“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民谣歌曲本是民间艺人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精神的音乐体载,内容驳杂,从原始的民间谣歌到现代的摇滚等风格的演绎,民谣带着深重的本土特色,本就是文学最原始的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的歌谣就是诗歌源头之一,《卿云歌》、《击壤歌》等追溯至上古时期。
然而对谣辞的整理,后世的文学评论者则说辞不一,有的把谣辞相当看重,以为是诗源,只有取法乎上,才能创立新的诗格;有的则认为谣的内容浅俗,又因年代久远,吟唱的曲韵已经找不到了,就不怎么看重。
事实上,所有的音乐体系和文学脉络之间本就有着互相连属的关系。就算是后代伟大的文人,如苏轼、柳永等也是精熟曲韵的妙才高手。
艺术的起点,都归结对人性中最初的悸动,各国的古老艺术源头其流脉不同,但此点亦有相似之处。美国的民谣歌曲也会有在民族音乐特点风格基础上的人个人深度情感的发挥。得到了诺奖的这位民谣歌手对音乐的创造也自有来源。
拒接诺奖,有人认为是作秀,其实很多人不了解真正的学者或是文学家、艺术家对这些身外之物,名利荣誉看得很淡,一心做点事情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居里夫人也曾经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牌当成女儿的玩具,并不认真当回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拒接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动因也可能不是高大上的艺术追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诸多优秀的美国作家没有得这个奖,却颁发给他。若他是以国别论,美国式的自由不要欧洲人的奖,就可见美国的自由也是有国别限度的。
其实,抛开诺奖这件事,反思我国古代的那些美好的民谣创作,应该给予现今的当代音乐更多的滋养,如今难以觅传统余脉的影响。行走在音乐与文学之间,会更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的情感的感染作用。
狂野中纵欲横流的音乐也会让人走入黑森林里出不来,希望不要囿于个人的情感,把更多好的音乐创作出来,让我们的耳朵不会只沉溺在靡乱之音中,方能悦心悦情,走入艺术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