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巡河北,是刘秀事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机遇。他现在有了自己的战略发展空间了,虽然没有多少“资本”,但是他有了独自施展拳脚的舞台。他当年的至交,也是太学里的同学邓禹,杖策北上,追随过来。当初,刘秀兄弟在刘玄手下干的时候,邓禹没有出山,有人劝他参加他不参加,但当刘秀有了自己地盘以后,他知道机会来了,他就一路北上直接追随过来了。
见到邓禹,对榻而坐,刘秀跟他开玩笑,你是想做官吗,我现在有发官帽的权力了。邓禹就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图天下策”,我们把它叫“榻下对”,这可以跟后来的隆中对,还有以前的韩信的汉中对,具有同等意义。帝王起事,建功立业,确定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邓禹的判断,揭示的战略目标很清晰,这就是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打出自己的天下。
做出这种判断的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对刘玄更始集团的认识,第二个是对刘秀本人的期待和认识。他说,更始帝是个平庸之辈,并不能完全掌控政局,手下的那帮将军们更是庸人,志在发财争权,朝夕自快而已,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不懂尊主安民的道理,所以,他们是成不了大事的。邓禹认为,只有刘秀有这个能力,重建河山,光复汉室。眼下要做的事,就是要笼络人心,“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邓禹的这个“榻下对”,谋天下策,对整个时局的分析是非常清醒的,先把河北搞定了,然后再徐图天下大业。这一席话,跟刘秀的内心,一定是不谋而合的。
刘秀就全力去争取刘杨,亲自跑去真定,跟刘杨会见,还在刘杨妹婿的郭家庄与大伙开怀畅饮,当场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夫人。其实,头年六月,刘秀刚刚在家乡结了婚,夫人就是刘秀的初恋、美女阴丽华。可是,这时候顾不得许多了,为了政治需要,刘秀当即娶了郭圣通。其实,他来河北之前,已经把阴丽华送到了家乡安置,虽然长安方面多次要他把家属送去,他也没照办,可见刘秀内心早就有脱离更始政权的打算。
刘杨手上有十万军队,联姻使他支持刘秀。现在,刘秀手里有这么几支军队,有临时招募的,有渔阳上谷骑兵,还有更始帝派尚书令谢躬带来的一些支援军队,再加上刘杨的支持。刘秀于是进军邯郸,连战皆捷,于公元 24年农历五月,攻取了邯郸,王郎被杀。
刘秀在王郎的邯郸宫廷里,发现了数以千计的书信,都是他自己手下的官兵将士,给王郎写的效忠信。这些人担心刘秀坚持不下去,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刘秀怎么办?他当着诸位将士的面,当场销毁。还说这都是伪造的,是离间我们关系的。刘秀这样做,不仅是表示自己大度,而且是为了让那些当初心怀两端的人安心,所谓“令反侧子自安”。
刘秀的这种见识,体现了他的领袖风度。古人讲,“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就是说当领导的胸怀要宽广一点,当你刘秀都不能自保,风餐露宿,甚至要逃离河北,手下人自然也会有一些想法,对此你要容忍。如果察察为明,真的追究下去,不利于团结。“统一战线”的意思就是,跟你的政治目标不完全合辙的人,你也要能容纳他们,尤其是打天下过程中,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