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很火的一个热文是:
“你们去素质教育吧,我只想考上清华”!(这话到底有没有逻辑?)
与之对应的是另一篇热文:
“你们去素质教育吧,我只想考清华”-- 这位重点中学校长说:这算什么逻辑?
其实,所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概念一直是含糊不清的。
好象一说到素质教育,就会偏向快乐教育,佛系养娃,野生放养。
而应试教育对应的就是虎妈虎爸,刷题机器,大家都会一脸同情的看着那个娃~~
有一次陪二小姐去下午茶,正好碰到对面学校钢琴考级,这个咖啡厅里面就坐满了人,都是考级的考生们和家长。
我们拼桌时碰到一个来考级的男孩子和他的妈妈,大概七八岁。坐一桌就聊天嘛,全程基本都是那个自信的男生在回答我。
那个孩子就是标准的中产家庭出来的孩子。一个礼拜七天,基本每天都有课要上,有学校里面课程的补习班,有才艺类的兴趣班,也有运动类的兴趣班。每天晚上除了写功课,还有额外的家长加的习题,还要弹钢琴。基本每天都要弄到九十点睡觉。
我问小男孩,你觉得上学开心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很开心呀,我很享受这样子的生活。
我又问你觉得累吗?他犹豫了一下回答:有一点累,但我可以做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觉得这样孩子的家长是虎爸虎妈吗?
你觉得前一阵被热炒的牛逼PPT简历的五岁男孩的家长是虎爸虎妈吗?
只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父母罢了吧!
可以说,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只要他想,从小就有机会领略世界,比如王思聪,王二代。而有一些孩子,必须经历,负重前行,才能赢得领略世界的机会,世界是不公平的。
当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最大的希望是通过应试教育,改变一下人生的轨迹,他那么的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应试教育固然有它的弊端,但是对于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条能上名校的相对公平的道路。
只要你付出了,就能有收获。
把衡水那些努力的孩子,简单定义为“考试机器”、“学习机器”,不客观也不公平。
我们总说多元化教育,但最后总是回归到分数上,为什么呢?
因为社会还不够多元化,我们的成材途径还是有限的,被社会认可的行业也是有限的。我们办企业开公司方方面面受到限制的太多,我们需要官方认证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大家都要往官方的资源上靠。
同样,考清华目前仅看分数。句子本身逻辑没问题。
问题是,人生的目标真的只是分数吗?
多刷题,无法推论出必然能得高分,甚至无法推论出能提高成绩。
刷题这种行为与考试得高分之间欠缺太多因素,核心还是靠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做题效率、融会贯通等等综合能力方面。
反而我有看到非常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孩子,在音乐,美术,科技等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这些孩子的学习方法更好,学习效率也更高。大都能在学校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这些孩子是经过素质教育的吗?无疑,是肯定的。
更大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在说,要素质教育,要快乐教育,要各方面全面发展,不能以成绩论胜负。这个有点天真了。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
所谓的素质教育,不是说去学个画画班跳个舞,确定一下兴趣班老师,就好了?就是素质教育了?
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素质教育并不是快乐教育,是人文和社科方面的教育,贯穿学前班到大学,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能具备自我认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动机,对社会的认识,社会责任感,对历史世界的爱好,对社会现状,世界现状的关心,对他人的尊重。
素质教育是需要家长花费大把财力精力的支持的!甚至于是需要家长的个人素质,眼界,格局,人脉才能达到的高度。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真正踩在家长肩膀上,才能够成为的一种教育,这个教育是真正把寒门,拒之门外的。
有点感概
在一个跨越阶级越来越难的社会,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和质疑能帮助其他人公平获得人生反转的机会?
其实大家都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全力地努力着。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看,大学不是终点,清北也不是山顶。
回首人生,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
努力没有错,努力的方向却更重要。
我会以最大诚意去祝福那些正在衡水为了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家庭。
记住自己永远在路上就好,路还长着。
年轻时要高高兴兴地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