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吃完饱饭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走在宿舍楼下的公园,散一散步。公园里铺满了枯黄的落叶,鞋子踩在上边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是枝叶断裂的声音。
公园里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穿着厚厚的衣服,踩着鹅卵石小路前进,也有一位穿着红色厚大衣的人,拿着手机,弯腰去拍地上的落叶,我想她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美的人。
我走在小路上,感受着气温骤降后武汉凛冽的秋风。走了几圈准备回去睡午觉,迎接下午繁忙的课程。就在此时,那个红衣人拦住了我,问我旁边这栋大楼是谁在住。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个老奶奶,头发花白,带着口罩,慈眉善目。
她是旁边的居民,也是这座大学几十年前的学生,她关心着校园里拔地而起的两座十几层高楼,这是这座校园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
我向她解释这就是研究生宿舍,她一听我的口音就断定我来自内蒙古,准确无误。她聊起了八年前的内蒙古之行,草原上微凉的夏夜和清晨壮观的日出,以及难以习惯的水煮羊肉。
她已经七十多岁了,退休后每天就是观察周围的一切,发现美景,发现秋日的落叶、回忆草原的朝阳。在朋友圈发一发生活的美好。
我能够感受到七十多岁的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光的珍惜。尽管我们嘴上说自己健康长寿,但每个人都知道,到了七十岁八十岁,其实就是人生的暮年。虽然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吾生也有涯”,我们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终结。
我在园子里与一位老者对话,这是一场20岁与70岁的对话。我很轻易就能发现,20岁和70岁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头发的黑与白,行动的快与慢,还有生活的匆忙程度,退休的老人在放慢脚步感受生命,而我在为读书和上课焦躁。最重要的不同是对于当下的态度,我认为未来很长,所以我都是急匆匆地在当下赶路,赶着去上课,赶着完成任务,把旅行的美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享受生活都留给未来。而七十岁的老者不会把全部希望留给未来,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每一天都是不确定的,他们愿意过好把握在手的今天,珍惜当下和享受生活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正如我看到的老奶奶一样,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拍照、散步,和陌生人开心地聊天,这才是享受生活,过好当下。而我则是拿起手机看时间,看下午几点上课,心思全都在将来。
20岁的人比70岁的人更关注未来,而70岁的人比20岁的人更珍惜现在。大部分人都要经历年轻和年老两个生命阶段,年轻时觉得生命漫长、希望满满,老了就觉得一生太短,都不够回忆。
如果我们20岁时能以70岁的态度珍惜当下,如果我们70岁时能以20岁的态度相信未来,那么我们就会对生命以及死亡看得更加乐观,年轻时珍惜光阴,不会因为时光大把而虚度年华,年老时老骥伏枥,不会因为处于暮年而垂头丧气。这是一种更加理性、成熟、健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当我看到老人们是如此珍惜时光但时光不再漫长之时,我感觉到我活在二十多岁的年龄中是何其幸运,我还有时间去追求,去经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去看高山大川,去体验人间险恶。我常常感叹年轻人活得如此不易,但我也绝不希望我马上变成一个白发苍苍只有回忆的老人。我要经历从20岁到70岁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即使要吃苦,要受累,要遍体鳞伤,我也要去体会,而不能成为退休的老人,无力再经历人生的波折。所以说,正因为痛苦,我们才年轻,我愿意享受年轻,那我就必然承担年轻人奋斗的痛苦。
这场二十岁与七十岁的对话,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我看着老人的背影道别,我想再过五十年,我也会像五十年前遇到的老人一样,在午后的阳光中踱步,看着走过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回忆起曾经的我也那样年轻,也那样对未来有无限的渴望。
其实,不论年轻或者年老,我们都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活着,尽管有时候活得艰难。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此生作为人体验一回人间,已经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虽然文人墨客一直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是,我只想说“活着真好”,活着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