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最早被运用在音乐器材爱好者身上的名称,现在无处不在。你没有什么痴迷的东西甚至会引起他人的同情,好像那样的生活真是可悲一样。
但可能我个人对什么事都比较淡薄,说好听了是爱好广泛,说简单了就是没什么热情,对事物的态度最多保留在欣赏的程度。在我看来对某件东西或者人物、事物的发烧、狂热是非常有意思的心理体会,我目前还没有感受过。
在我眼里,并不需要用耗费了多少金钱或者花了多少时间去衡量发烧的标准,那种态度就会让身边的人清楚看到他(或她)头顶清楚写着的"我是XX发烧友"。
我身边第一个发烧友,应该是研究易经爱好书法的外公,他的发烧对象是,游戏。从小霸王插卡机到任天堂光盘机各式掌上游戏机,再到电脑建立虚拟光盘玩单机游戏,现在是网络游戏网页游戏通杀。
小时候,跟着他去地下通道的商店买卡带,看着他逛来逛去找游戏卡和小孩子一样,迷失在乐趣中。再后来戴着老花眼镜一张一张翻光盘,又为了玩电脑游戏学了五笔打字。
可惜我家没有男丁,能陪着他团队作战,小时候给他刷刷仙剑打打小怪还好,现在网络游戏这样的,在初中时期还有找男同学带我外公一起玩,但毕竟有些代沟,最后还是留他一个,但他总能找到乐趣,笔记本台式挂上两个号,一个是他一个是我外婆,一样能练级。
他说游戏玩的就是过程,他的零花钱花在买硬件上不少,笔记本换了好几个,台式的什么显卡主板内存条都是精益求精,这些是直接影响体验的,点卡可以买但绝不买金换装备,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我想他应该是古代穿越来的游戏发烧友。
我外公时代的发烧,让我看到的是那种执着的态度,那种热情、着迷。
而发烧友的力量是从我身边的同龄人身上看到的,我们这一代好像要玩就要彻底,点到为止的规则都丢在金庸小说里了。彻底的力量是可以形成势场呼唤神龙的。
从初中时代延续至今处处可见的发烧,应该是对韩星吧。现在是亚洲集体发烧。韩星就是韩国最直接的文化表达,否则仁川举办的第十七届亚洲运动会怎么开幕式闭幕式满眼都是长腿欧巴。
外行人看来笑话一场,但韩国政府也不傻,这么一场亚洲盛典,找来演艺明星坐镇主场,不合适,但最彻底。
韩国文化有多少不带着中国印记,有多少能被其他亚洲国家接受不抵触,有多少是韩国有又对着需求风靡亚洲的。韩星称第二,还有敢称第一的么。泡菜?
粉丝集聚在一起就看看演唱会买买周边接接机那么简单,为自己偶像冲各种奖项冠军投进去时间精力还算直接的,每日泡在吧里微博上,等着大号发布今天偶像的日程,等着偶像各种生活照,比关心爱人亲人更甚。没有现实的料,写些YY文,那楼也是能造好高的。
人聚在一起,什么都会发生,有了共同认可的东西,说的任何话都要多三分信任。
韩星这件事情,真是韩国人无心宅柳柳成荫。成为日韩电子时代日渐消弭后的新时代,发烧友的力量淋漓尽致的发挥放大。成为现代韩国文化最为人所佩服的代表。
科技、互联网横扫传统经济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发烧友,和我外公那个时代的游戏不同,它不再是消遣娱乐,成为生活中的刚需。
手机,应该成为四肢以外的第五肢,对于部分人来说作为第二大脑也不为过。电脑,绝对的外脑,现在,那是我们第二双眼睛,看更多的世界。相机,绝对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记忆工具,我们那么珍惜每一分一秒,不记录下来就随风飘逝了一样……
但大家都知道盲人的听力嗅觉都要高于一般人,那现在我们加上那么多感观"器官"我们还能真正感受生活么,我们还真正自己活着么。还是活着就为了下一秒留存的记忆而已。
我们对科技发了烧,也昏了头吧。
发烧,从热情变成力量,现在主导了我们生活的基调。那医院还开么?发烧还要治么?还治得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