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不大善于沟通的,很多事情表达的含蓄、内敛,不像西方人,有一说一,凡事都要说道的清清楚楚。看了这本书,倒觉得我们并不是不会表达,只是中西方沟通方式不一样,沟通方式有五种——听、说、读、写和非语言沟通,也许比起西方人的会说,我们更善于非语言沟通。
比如我们看朱自清的《背影》,送别时两人只说了十几个字:‘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就好像儿子要去上班,跟父亲打了个招呼,晚上就会回来。谁知却即将天涯海角,“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父亲用买橘子的动作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则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用一篇经典致敬厚重无言的父爱,表达对父亲深深地牵挂和怀念,而也许在西方,人们会直接来个拥抱来表达种种不舍——这都是沟通。
题归正转,今天我们要说的关于沟通的一本杰作——《沟通圣经》。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尼基·斯坦顿,他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这本书再版很多次,堪称沟通方面的“圣经”,读来受益匪浅。
其实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双方是否能够明确接受到对方的信息,或关爱、或不满、或赞赏、或怀疑……你懂了,才最重要。
看似简单一个“懂”字,要有四个过程: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引起改变。
第一,你说的话,别人听到了吗?青春期的少年费尽心机写出的情书,如果没有勇气递交出去,一切就都是枉然。因为她并没有接收到你懵懂的爱的讯号。所以,勇敢的大声的说出来,是你被人懂被接受的第一步。你可以写,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来表达你自己,但一定要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她看!得!见!
第二,你说的话,人家理解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诗号称“老妪能解”,据说他每做一首诗,就会拿去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听不懂,自己就重新修改,知道老人听懂了为止。大诗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
第三,你说得话,人家认同吗?怎样说人家才会认可?如果我们要拿到一个企业的订单,我们需要拿出怎样的产品、怎样的服务来让对方看到跟我们合作的理由,这是我们与对方沟通之前要想到的。
第四,引起改变,如果前三步你都能做到位,不出意外,一切基本就水到渠成了。
怎样才能不出意外呢?你需要注意以下五点:目的、对象、场景、内容、方式。
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XX地方,某青年用99朵玫瑰向心仪的姑娘求婚,结果被当街拒绝,众人很心态……”,仔细分析原因, 很可能该青年没有注意充分了解他的求婚对象的意愿,没确定人家是不是喜欢他就贸然行动;也可能是他选的场景和方式不被对方接受,也可能人家喜欢玫瑰,他非要送百合……总之一句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不论是《好好说话》还是《沟通圣经》,任何一本旨在指导我么越来越优秀的书籍都会提醒我们眼前最迫切要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阅读。是的,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咱们这个时代,出书的数量和速度都大大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时候,以前那种一本书读半年的阅读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需要。如何才能高效快速的阅读呢?
原来高效阅读最核心的东西叫做——辨识广度。看书时,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者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辨识广度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的,会读书的人高度专注、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看三回头,精神根本无法集中,方法就在书里,等待你去揭秘。
除了辨识广度,书中还介绍了SQ3R读书法,即读书分五步走:纵览、问题、阅读、回忆、检查,又是五步。只有带着问题读书,你才能读出内容,否则就是走马观花,黑傻子掰苞米罢了。当你读完一本书,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合上书,闭上眼,你能够说出多少内容和感想,不妨自己检查检查。
除了听说读写,书中还提到了另一种阅读方式——视觉沟通,我觉得很新鲜也很神奇。有时候我们啰里啰嗦说半天对方还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时候不妨拿来纸笔,画一张图,也可以利用电脑表格制图,简单又方便又明了。什么多重曲线图、组合曲线图、散布图、直方图……简直是无所不可以图。
沟通原来有这么多门道,这么多诀窍,你还敢说你是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吗?用这本书来对照你自己,你会发现,也许你口才不是很好,但你提笔能写,也许你文采不佳,但你懂得用眼神表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或者你会用默默无声的动作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怀,或者你尝试着画一张图来总结一下你的2017,展望自己的2018。
愿沟通,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