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等电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电梯显示屏上有什么沙雕的广告在等着你!
我猜你看到这里,脑袋里突然就有了声音——“铂爵旅拍~~~~”,“找工作,上Boss直聘”。对的,就是这两个“不差钱”的公司——魔性的投放战术,惨绝人寰的创意。想想正在电梯间拎着餐盒,一天不知道要听多少遍的卖小哥,心疼一秒。
当然了,这两只霸屏广告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百度指数疯涨,人尽皆知的传播效果算是“圆满完成”了。(甲方金主爸爸们真的很好骗?!)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做了一只更神烦的视频去回怼他们。
这个节奏,真是万万没想到,醒醒吧9102年了还能看到这么过时的段子,忍不住对这些策划发出良心的质问:你们做这么沙雕的玩意儿,真的不是给甲方爸爸招黑吗?
喝个奶茶吸不上来珍珠,周杰伦都不会同意的好吗!吃个饭吃出一个爸爸来,哦豁,“喜当儿”啊这是!就提供这种鬼东西你还想让我点外卖?
再说了,点个外卖就能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那boss直聘的广告是不是白费劲了?
有人也许会说,这样的洗脑广告就是冲着招黑的目的来的,就是让品牌名字如雷贯耳。这样听来更像是想不出有洞察效果的创意时候的借口。传播方法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种。
毕竟容易传播和值得传播,是两件事。
品牌真的希望自己被消费者想起来的方式是伴随着想砸电视的气愤和生理厌恶么?
这种普天盖地的无脑轰炸对消费者来说无疑一种精神荼毒,长远点来说,更是对品牌价值的伤害。
为什么像Boss直聘、铂爵旅拍、马蜂窝、弹个车这样的广告能够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投放?除了市场预算多得花不完,广告一定得到了甲方的认可,且在数据上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后面那点显得更加荒唐又可悲。
Boss 直聘广告的创意方——红制作在接受访谈时不无得意地说到:
Q:所以你们和叶茂中做的两支广告(知乎/马蜂窝),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A:现在很多人把我们和叶茂中对比,我们很生气。
Q: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A:我们的方式比他们有艺术性多了。叶老师只有重复,没有艺术,我们是既要重复又要艺术。另外一点是叶老师所有的广告都长一样,几乎是同一个模版。我们总结过他的广告,一个非常清晰的策略、品牌念三遍再加上一个代言的配角,以及jingle(品牌识别音)。
Q:你们广告中“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其实也重复了三次。
A:两次,我们特别讨厌说三次,我说尽量少,但是我们要把这个变成一个节奏。如果你仔细听,中间节奏有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红制作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过一段rap
“简单粗暴效果好,有人骂我我骄傲,审美是啥能吃吗?甲方喜欢最重要!”
同是制造垃圾的,有人居然因为自己对垃圾的创造性处理产生了优越感!
在高流量和短效刺激之后,这些品牌面临的下个问题便是怎么继续下去,打造品牌观念、产品价值等等,那些受人尊敬的品牌,都深耕自己的理念和故事,可不是被人骂出来的。
从广告学专业角度说:这种洗脑广告非常不专业、丝毫没有品牌意识、完全没考虑过拥护体验和观感。
这些广告创意方,已被我拉入黑名单!
Boss直聘:红制作
铂爵旅拍:红制作
知乎、马蜂窝:叶茂中
弹个车:未知(W / 天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