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池城的将军更伟大。”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给力,感觉拿先生不仅是一位驰骋疆场的硬汉,也是一位能体察人性的暖男。想必,拿先生应该也对狂风暴雨似的坏情绪畏惧三分吧。
我们都有过被不良情绪困扰的时刻,感觉就像被掉进了沼泽地一样,越挣扎陷得越深,让人抓狂、绝望,它像个幽灵一样看不到,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叨扰我们的生活,那么情绪到底是个什么鬼呢?
普通心理学上给情绪的定义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就是说情绪是和需要有关的一种心理体验,符合需要的就引起积极的情绪,不符合需要的就是引起消极的情绪。
值得反思的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人什么都不缺,还是不快乐,相反的,他们却因为过分的满足而内心空虚,丧失了奋斗的动力,觉得活着毫无意义。所以,当我们想从糟糕的情绪里挣脱出来,靠这个定义是行不通的。
其实很多时候,吓到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它长什么样,拿什么方法对付它,失控感是最折磨人的。
高效性和质变性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其中两个特点,它之所以具有这两个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对潜意识和心理问题形成机制的解释,对心理结构的全面把握,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情绪的全面把握,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不仅看到了基础情绪和认知情绪,更重要的是它看到了条件性情绪,即潜意识情绪。
下面,我们站在元认知的角度,对情绪进行细致的分类,并给出详细的解决办法。
01第一类是基础情绪。
基础情绪是怎么来的?
有些孩子生下来就不太好带,我们叫困难型儿童,如果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经常生气、焦虑,有可能生出的孩子也比较容易焦虑,这个我也不确定,但孕妈妈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宝宝有益是肯定的。
不过基础情绪很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成长过程比较紧张压抑,生活境遇比较糟糕等,都可能让一个孩子敏感、多疑、小心眼,他就比较容易紧张、焦虑、自卑,稍微遇到一点问题,他就比一般人反应强烈。
第二类是认识评价性情绪。
如果认识客观,评价积极,就会产生积极情绪;评价消极,认识歪曲就会导致消极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的ABC理论认为,引起人的不良情绪C的不是事件A本身,而是个体对这件事的认知B,强调引起情绪困扰的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信念。
学者们把非理性信念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个是灾难化思维,就是糟糕至极,有个受疫情影响的孩子对我说,他不敢去隔离区,去了就被感染了,治不好就死了,治好也有新冠病史,以后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这辈子就完了。
第二个是绝对化的要求,有个来访者要求他的妻子必须给他道歉,不然就离婚,这种思维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话里常带“必须”、“应该”,这种人很容易生气,因为凡事不可能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第三是过分概括化,就是以偏概全,比如一个孩子一次没考好,妈妈就说他“完了”、“你真是没救了”,做错一件事就说“要你有什么用啊?”
还有评价问题,评价太低也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人都喜欢被夸,我也一样,上次上完案例督导课后,旁听的老师说我挺会提问的,这个夸奖让我很高兴,这就是积极评价,凡事都有闪光点,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去强化它,能激发我们的积极情绪。
第三类叫条件性情绪。
一般情况下没事,一到了某种条件下内心就起了波澜,就像很多人爱说“我最讨厌XXX”,“我最怕XXX”、“我最喜欢XXX”,他讨厌的、害怕的、喜欢的那个人、事、物就是条件,一遇到那个条件就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条件性情绪本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它在两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
一是一次强烈的刺激,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被井绳;
二是长期连续的弱刺激,比如我有个来访者,每次和丈夫说话,丈夫都很不耐烦,长期下来,她一和丈夫说话就紧张,就是这种情况。
想起一件事,有一天我和朋友买围巾,店员和一个60多岁的顾客吵了起来,因为店员叫了顾客一声“大姨”,顾客就生气了,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叫我大姨,然后把找她的10块钱扔给了店员,店员也火了,指着顾客的鼻子把她怼了一顿。
这里面,顾客对“阿姨”这个称呼有条件性情绪—愤怒,店员则对那种“比较横的人”有条件性情绪—愤怒。
02下面我们看看情绪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是对认知的影响。消极情绪会强迫性地让人的大脑检索消极的知识,从而让人产生歪曲的认知。
有些认知歪曲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或知识错误,但有些认知歪曲是消极情绪引起的,他在情绪积极的时候认知是没问题的。
想象一下,如果拿破仑在焦虑的时候去指挥作仗,很可能会吃败仗,也许他吃过这方面的亏,才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同情况导致的认识歪曲,其解决办法也不同,下面会说,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是对思维的影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生理性思维的影响,人在焦虑、愤怒、抑郁的时候大脑检索知识是受限的,所以考试焦虑的孩子,在考场上本来会的题也不会做了。
二是对检索知识的性质的影响,人在情绪消极的时候,检索到的知识也是消极的,思维也是消极的,所以学生在心情不好的,觉得前途渺茫,心情好的的时候,又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
再次是对行为的影响。人在消极情绪的推动容易产生消极的行为,比如一些破坏性行为、成瘾行为、拒绝上学、逃避社交、懒得运动等。
最后是对生理的影响。身心是一体的,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和情绪有关,比如乳腺问题、消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问题。另外情绪和植物神经系统息息相关的,对心跳、呼吸、食欲等都有影响。有个考试焦虑的孩子,考试前就会手抖、口腔溃疡,这就是焦虑引起的躯体化症状。
我们把情绪引起的种种表现叫症状,症状不可怕,就像感冒烧到40度,发烧就是症状,光靠冷敷、抹酒精降温是不行的,要检查一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的,再针对性治疗,温度自然下去了。心理上的症状也一样,既然症状是由情绪引起的,我们处理好情绪,症状自然就缓解或消失了。
03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调整它们的办法:
首先,对于基础性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
如果你比较敏感,心眼小,容易生气、焦虑、紧张,或者经常性的情绪低落,就去运动吧。运动能治好你的因敏感、小心眼导致的焦虑问题,不是我说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理论认为,情绪变化是人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感知,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由生理变化引起。
这个理论提醒我们情绪和生理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悲伤是因为哭泣,愤怒是因为吵架,所以我们想调整情绪,就可以从调整生理状态开始。
另外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与哲学博士塔尔宾夏哈尔也提到运动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内啡呔,内啡呔也称为“快乐激素”,可以使人体平静和快乐起来。
其次,对于认识评价性情绪,就要靠调整认知。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大脑里缺知识或知识的错误导致人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引起消极的情绪。
有个孩子听了某咨询师说:“做你自己就行,不用管你妈说啥。”于是他大脑里就有了“妈妈的话不用听,做我自己”的知识,当妈妈管他的时候,他就产生强烈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得把他脑子里的错误知识给纠正过来,然后给他正确的知识。
第二种情况是针对三种非理性的认知的,可以通过多角度看问题来,从正反两面举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另外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或者事情,而不是评价这个人。
这用的是一个叫“产婆术”的辩论技术,是基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辩论的结果就是拿你的矛攻你的盾,让你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有个来访者说“我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天天对自己不满,不自信,其实他在工作上很出色。
第三种情况是对低评价的问题,就要多积极地去评价自己和他人。
习惯性低评价的人一般都有一双挑剔的眼睛,善于找毛病,总能看到不足的地方,“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掘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才能总是很开开心心的。
比如我在微信群里做过一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儿童青年问题中的应用》的公益讲座,因为第一次做,我很担心讲不好,但结束后我就自我表扬了一番,我能够顺利把准备的内容讲完就很不错了,为此我开心得不得了。
再次,调整条件性情绪,要做临床放松训练。
认知调整好了,什么都懂了,但到某种情境还是紧张焦虑,想控制却控制不了,这是潜意识情绪,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临床放松训练。
通过肌肉的绷紧放松,让人进入一种轻松宁静的状态,然后把一套事先设计好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输入到人的大脑里,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使积极的条件性情绪覆盖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
金洪源教授在绿皮书中写道:
“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现象都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关键与核心因素,而条件性情绪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它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因此,人类的几乎所有心理障碍都是容易解决的。”
正是因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看到了心理问题中的条件性情绪,才让心理问题的快速彻底解决有了可能,这也决定了元认知的高效性和质变性。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条件性情绪,建议找元认知方向的咨询师。
以上我们揭开了情绪的面纱,并且有了调整它的知识,但愿你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一天再和它狭路相逢,你也能坦然应对,做到情绪虐我千百遍,我待情绪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