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岁月一起走过的那些悠悠的日子(二)

陪岁月一起走过的那些悠悠的日子(二)


陪岁月一起走过的那些悠悠的日子(二)

    露水多了,霜也降了,秋天的味儿更浓了……

    小时候,农村秋天要放两个月的假。那时候的老师是家里的主劳力,学生也可以回家帮忙。

    孩子可以两个月不碰书,家长也不会吵!如果谁贪学了才会挨吵。因为学习了,要耽误干活儿。我那时总会在放假的前几天赶着把作业写完。写作业时还会被母亲一遍一遍叫去干活儿;干完活儿,好不容易能坐下来学习了,又被叫去干另一件活儿。就这样见缝插针地写着作业。那时候,学习绝对只是副业,如果学习好了,要考学;考学,不仅不能替家里干活儿,还要花很多钱,很多人觉得划不来。

    那时候我最羡慕的是小伙伴儿们能成群结队的去薅草,可热闹了。薅的草是用来喂羊的。我家不喂羊,所以我不用薅草。有时候特别想和她们一块儿凑热闹,就绞尽脑汁想办法说服母亲,当母亲刚有松口的意思时,我就飞也似的挎上篮子和她们一起跑了,像得了便宜似的。因为想在母亲面前证明我很勤劳,一般会拼命薅草,累的满头大汗。等把草背到家里,因为没羊可喂,草就丢在一边,一点儿用也没有。时间长了,晒干了,有风了,刮得院子里都是。小伙伴儿们还会去扎杨叶,也是用来喂羊的,母亲一般也不让我去,常常把我自制的扎杨叶的工具夺过来,狠狠地丢在墙角。那是极小的角落,犹如我的权利空间。小小的工具就在墙角静静的躺着,像一个瘦弱的女孩儿在试图窥透这个世界。

    我常常被安排在家里做饭。但是做饭这活儿太憋闷,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连胡同里都静悄悄的。有时实在不想在家里做饭就要求到地里干活儿。到地里,我最常干的就是摘棉花。腰间系一个大包袱,把棉花一朵一朵的塞到包袱里,直到把包袱塞满。有时候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包袱还是干瘪着,还是那么瘦。因为有包袱拽着,会腰酸背痛,迈着的步子越来越重,觉得棉花地总是很长,棉花也很重。

    干腻了摘棉花,就要求去地里掰玉米。玉米杆儿总是很高,叶子总是很剌脸,加上流着汗水,好痛。掰玉米,手还疼。不想掰就往车上送,一篮一篮装满,再挎到平板车上。车两头有荆把挡着,装满一车再一步一步拉到场上或者院子里晒干。

    白天干活,晚上也不闲着。秋天的月亮,总是很明,不用电灯。吃过晚饭全家都围着去剥没有去皮的玉米。一熬就熬到打哈欠。想睡,还要硬撑着。我总是家里最没有毅力的那一个,为此,常常遭到姐姐们的“嘲笑”。也总是父亲护着我:想睡就睡吧,还小呢。直到后来都参加工作了,父亲还觉得我是小孩子,父亲一直都这样觉得我小。

    晚上除了剥玉米皮,还可以摔花生,把花生和秧分开,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晚上摔花生,白天是要再检查一遍的,要不上面总会留一些花生,忙了一年再不收了,会很可惜的。摔花生这活儿最脏,一摔就会尘土飞扬,满头满脸都是土。那时候没有口罩,即使有也舍不得买。晚上的月亮总是很明,不过也很冷。往往会有露水,透心儿凉,沁入骨髓的凉。因为怕脏,总是穿最烂的衣服。那时候的衣服似乎没有保暖功能,忙了一个晚上,手脚冰凉,睡到被窝儿里好久还缓不过神来。或许是不好好干,没有产生足够的热量。记忆中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我如同在清水的世界里梦游。

    摔花生的声音会传很远,这家的那家的遥相呼应,仿佛在这样的夜晚里有个照应。听着别处的声响,会干的更有劲儿!母亲这时也总会说:听,人家还都没睡呢,天还早着呢。一边摔一边说话,活儿就干了一大半。母亲特别喜欢晚上干活儿,说晚上不用吃饭,心净,出活。那时候我常纳闷儿:母亲怎么就不渴睡呀……现在自己也到了母亲当初的年龄,似乎一切都明白了。有时半夜醒来,望着窗外的月光也总是睡不着,看着看着,思绪就沿着月光,不知不觉飘移到了曾经的记忆中……

    两个月的劳动假期,除了劳动还是劳动,单调。心里最期盼的莫过于过中秋了。大人们是无暇顾及中秋的,他们都在忙着收获,小孩子因为有大人拽着,也来不及细细品味。月饼就成了那时候最美的记忆。站在清冷如水的月光下,算是赏月了。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我觉得十四的月亮就已经够圆了,是心里满足终于等来了中秋吧。十六的月亮是最圆,又圆又大,又明又亮,但月亮上总有些地方是深色的。那时候总是在想,那就是广寒宫吧,是嫦娥的家吧。夜空的那种冷,沁人心脾,寒到骨子里。有时候会想,月亮离我们这么远,我们感觉到的还是冷,嫦娥住在月亮里,该会更冷吧?每每想到嫦娥冷时,往往是我一个人发呆之时,应该是自己太寂寞了,才觉得嫦娥也孤独吧。

    天越来越冷了,早起到地里拾落下的花生是得穿棉袄了。大半个秋天过去了,满地的玉米不见了,还有矮矮的花生也没了。霜降过后,就只剩下一片黄土地了。起得早去地里,总能看见一层薄霜均匀的撒在土地上,如同煎饼上的一层盐,迎着初升的太阳,晶莹可人,特想吃一口。即使再灵动的巧妇,也做不出这样诱人的薄饼。那时常站在地里偷懒,脑子却不闲着,想着那曾经满地的碧绿的玉米,饱饱的大豆,盛开的棉花,涨红脸的高粱……现在都被勤劳的人们收了,收到家里,就如同收到金角银角大王的玉净瓶里,人们的勤劳真是威力无穷啊。

    地里的庄稼收到家里了,小麦种到地里了。地里的人们也渐渐少了,胡同的人也不多,天冷了,大家都躲到家里,不用再下地里劳作了。外面开始有了呼啸的北风,刮光了树上的叶子,刮来了北方的寒冷。人们都穿上厚厚的衣裳,准备过冬了。冬天来了,还总是那么漫长,漫长的如同走在狭长的胡同里,人们就躲在这个胡同里,开始了冬天能干的活。白天坐在走廊上,边晒太阳边慢慢的干活,还不耽误聊天;晚上点上油灯,像黄豆一样大小的灯头儿,不干细活,够亮的。有时候觉得熬油,干的活儿不够油钱,就会早早的睡觉,第二天早起。现在想起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真是悠闲。冬天可以搓玉米,把玉米棒变成玉米籽,再送到磨坊去拉成糁。还可以剥花生,把又大又饱满的挑出来作种子,剥好了,明年春天再种,等到了秋天再收获更多的花生。

    一个冬天手也总歇不下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