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模糊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解读)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邪气侵入到人身上,是以胜相凌的。逢到与所生之脏相应的时日病就能痊愈。如逢到与己脏相克的时日病就会加重。如逢到与生己之脏相应的时日病就会相对稳定,逢到本脏当旺之时病就好转起来,但必须确定五脏的平脉,才可以推论病症轻重的时间和死生的日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模糊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患有肝病的,是两胁下疼痛,牵引小腹,使人多怒;如果肝虚,则两眼模糊,视物不清,两耳听不清声音,时常感到害怕,像有人要追捕他一样。这如何治疗呢?应该取厥阴与少阳两经穴位,如果肝气上逆,出现头痛、耳聋不聪、颊肿等症状,仍取厥阴、少阳两经之穴,刺出其血。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患有心病的,表现为胸中疼痛,胁部胀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侧疼痛;如果心虚,则表现为胸腹胀大,胁下和腰牵引作痛。这如何治疗呢?应取少阴和太阳两经穴位,并刺舌下出血,如病况和病初有所不同,应刺阴郄穴出血。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患有脾病的,表现为身体沉重,易感饥饿,肌内痿软、足部不能举步,行路抬不起脚,脚下疼痛;如果脾虚,就感到腹胀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这怎样治呢?应取太阴阳明两经的外侧,再刺少阴经穴出血。
今天学习了肝、心、脾病的症状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