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写了这久了,还会遇到有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听了得到脱不花老师与方希老师的长谈,其中谈到写作给我不少启发,分享给大家。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过方式,但能否表达好也需要方法的。要想写得深入人心,方老师给出九个字“沟心窝、亮绝活、送干贷”。这确实是写作干货,还要全心全意进入写作场景之中。
01 有时候写不出是缺少一份分享的欲望。
最近就有点不想说话的感觉,呵呵,这就来方法了?
先要调动起自己的欲望,摆出架势,来,让我给你讲一讲。首先想要去沟通,才能有效去表达。表达是需要学习的,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一项技能。有欲望才有动力。
想像如果和投脾气的朋友在一起,聊起都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很有分享的欲望?
因此,写作要眼前有人,你正处在一个具体的场景,面对想听你讲述的观众;写作要有对象感,写给谁?让谁看?决定了写的内容深度,有的时候写不出来,是因为对象不明确。
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是讲述者、教育者或谈话者?想像面前坐着一个人,你正要向他传递一个信息,或者分享你自己的某些心得体会,是否就想写了?
02,写不出是自己开放度低,无法轻松打开自己。
实际上,写作就是在创建一种关系,建立一种特殊沟通,是一次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有时不想写,是自己的开放度不够,不想聊天,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灵进行沟通,更无法深入对方的心中,因此缺少真情的流出。
写作也是学习与人建立无碍沟通的一种方法,说到沟通不容易,好的沟通,要学习一辈子,练习在平时的每一天。写作可以让我们练习具备一双抽离现实的眼睛,学习换位思考,体会投入真实感受去沟通的感觉。
优秀写作者都是有方法展开写作的,例如利用故事。许多优秀的写作者很会创造场景,因为心中有人就会考虑到人的阅读状态,先把人引入故事中调起兴趣,由故事引出分享的内容,然后展开叙述,抛出问题,引领读者向前走。
我们学习的秋海老师的演讲课上,曾讲过一个故事,讲了刘墉参观砚台作坊,从做砚要先修底,从而引出做人先修德。
03 写作要找到真实感
有时我们写东西无法深入,是太相信看到的表面,大脑喜欢第一印象下结论,作判断,给看到的东西贴标签,拉到自己的意识中,或往期经验里。我们对自己的大脑保有一份怀疑之心,不要相信那些标签就是真实的人,更不要相信那些结论就是全部。
面对一切我们要深入进去体会,要有具身性认知,投入到各种不同感受之中,抓住细节之处,可以学习使用眼耳鼻舌身意去体会,冷热、干湿、粘腻、色彩、形状……等等。如此方可写出真实的感觉,让体验入心。
进入生活,躬身入局,体验真实,分享切身体验,细节描写只有细心体验才写得出,可以让写作落地,方可写出感同身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