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决定学习的人”称为“甲”,把“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称为“乙”。
观察了周围的人,有“甲”,但的确不多,果然大多数的人是“乙”~~又想了想自己,似乎自己的情况更容易体现“甲”和“乙”的区别。
生孩子之前,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甲”,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一听说新生事物就急于一探究竟。
学生时代,属于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兴趣爱好一大堆,碰到什么学什么,参加话剧社演小品,参加唱歌比赛混进十大校园歌手,参加短跑比赛混进前三名,拉着同学打乒乓球,跟着男生们学习打篮球,一有机会就偷偷去音乐室弹钢琴,开办校园广播台成为“点歌台”首任主持人……
职业生涯初期,更是积极性高涨地到处学习,光学英语就有剑桥商务英语、疯狂英语、英语口译等;也很早开始学电脑,起点就是打五笔字型,当单位里要求普及学电脑时,我就自然而然成了小老师。再后来,参加了华师大社区经济的研究生课程班,觉得不过瘾,正赶上MPA出现,于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复旦的MPA,学得很开心……同时,还考了驾照;还不间断地参加了卡内基等各种培训。记得当时还专门写过“终身学习”的文章并做过演讲,感觉自己就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当MPA证书到手,导师问:是否有兴趣继续读博士?我一下子愣住了,犹豫了一下,退却了,心里说:我的学习生涯就到此为止吧,不想再读任何东西了!
于是,进入了安心孕育宝宝的阶段。于是,接下来的所有学习,都是育儿知识,都以实用性为主导。
然后,生了娃,重新回来上班后,发现自己与时代发生了脱节。当时正是iPhone上市还尚未普及的时候,同事向我大力推荐这款手机,但我并不接受,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是那个早早入手的尝鲜者。后来,另外一位同事跟我说,你不是喜欢拍照发微博吗(当时还没微信),智能手机绝对是发博利器,你可以先买个小米试试看。于是,我就让同事帮忙秒了个小米,用了一年,感觉很好,对智能手机终于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了解,甚至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马上入了iPhone。
从此,世界忽然被打开,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我因为做了几年“乙”,拒绝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几乎与这个好东西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