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度我想给自己起一个号,叫“慕荃”。真羡慕曾国荃有曾国藩这样的好哥哥、好榜样。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说:“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腕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诚然尧舜已不可考,曾国藩离我们算是很近了,生平文献又丰富,读起来好像他就在我们身边似的。
爸爸对曾国藩极尽推崇。我已经在大学里碌碌无为三年了,在第四年的开头又继续一边焦躁一边碌碌无为了两个星期。听说多读历史和传记有助于提高觉悟,我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前站了一会儿,觉得以我这几年沉迷手机的情况来看,读史书的耐心还有待重拾,不如还是从传记开始。读传记就要看读谁,既然爸爸说曾国藩好,就读他吧。
当史学界不再被意识形态束缚的时候,对曾国藩的评价就正面起来了。是他帮清政府续了六十年的命,从意识形态角度他简直是千古罪人——那可是腐朽黑暗的清政府。不过我想,我们谁都不知道如果大清亡在太平天国手里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曾国藩的出现就是偶然与必然。
抛开意识形态,曾国藩做到了一个人能做到的最好,半个圣人的评价绝对不虚。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极高,并且肯定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学习。
那就向他学习吧。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曾国藩二十八岁成了翰林,开始记日记,把每天所做之事和所读之书记下来,叫“过隙影”。
记日记有个好处,每一天都必须做有用的事,不然无事可记,自己都会愧疚不安。我也到了古人学成之年了,却才勉勉强强有了立志的念头,实在可悲,今日起记日记以自勉吧!
主敬 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读史 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写日记 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月无忘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
谨言 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养气 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 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作字 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
夜不出门 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我以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为蓝本,依葫芦画瓢制作自己的日课。
静坐可以改为锻炼;读书读史就放在一起,告诫自己每天必须阅读至少一小时,读完记录感受;“日知其所亡”不仅记茶余偶谈,读书笔记也一起,就每天一篇吧,不在乎字数和格式;“月无忘所能”则每个月都写一篇比较长的随笔之类;日记也学起来,弄一个本子,记录起床睡觉时间,看了多少书,与谁交流,做了那些事,有哪里需要改正,不需要长,但要坚持;保身和夜不出门也放在一起,少看手机少玩电脑,不能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日记里也要记录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至于作字就算了吧,写日记的时候端正写,如果可以的话每周抄录一篇古文好了。
在此基础上,学习编程、学习英语、学习德语,乃至看论文和专业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我发现经济史的论文多出自历史系老师之手的时候就知道这辈子怕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那就只能把学习编程放到日程表的最前面,耐下心来融入这个信息社会吧。找两个网课,一个是编程,一个是德语,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抓住青春的尾巴。
苏老泉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奋图强。师旷表示夜则秉烛游。我要更加努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