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看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了,当时摘抄了一些很有感触的文字,放在印象笔记里,想把我的感想写在后面,做读书笔记。
但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我想做的读书笔记并没有完成。
为什么呢?今天我好好想了想这个问题。
原因有很多,归结如下:
一,时间有限,有其他更想记录的感想。一般我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记录,如果当天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读后感通常是放在优先级比较低的选择,所以时间不够就一推再推。
二,心里有个限制,每天写一篇觉察日记。小日常打卡,每天一篇日记是给我自己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之后心里有些松懈,就不想再写第2篇。
三,更深层的,隐隐还有一个担忧,万一明天没什么东西可写,这个读后感可以作为我的存稿,舍不得今天就写了,要存着。
我看到我的担心,担心哪天我没有写觉察日记,会自责。现在看来,这份担心和自责像是自己给自己上了隐形的枷锁。
这些“存稿”和担心,就像是我家里没有断舍离的旧物,喜欢却不用,反而变成心理上的负担。
今天中午刚好有空,我决定把读书笔记完成。
原文:断舍离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行为技术。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唤醒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因为现代人很容易因为过于忙碌和信息过多而失去这种能力。求助于杂志、电视或是算命师,就等于是把应该由自己来判断、选择和决定的事交给其他事物去处理,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
想法:不相信自己,而是依赖于权威的判断,越来越多的是外在的物品,越来越少的是内心的力量。
原文: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80/20法则,居住空间里的东西,其中80%是忘却物,目前在使用的东西只占了20%。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2.“7·5·1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3.“1 out 1 in法”
4.“one touch法”
5.“自立·自由·自在法”
想法:非常有操作性,也值得一读再读。
原文:“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想法:我一向不太有时间观念,这三种类型我都很擅长,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原文:
有没有硬塞太多东西,以至于缺少“间”?
尝试减少杂物量,腾出“间”之后效果如何?
筛选东西,为其分配“间”之后心情会如何?
想法:从这两周整理孩子的衣柜和我的办公桌感到,以往塞了很多东西,挤得透不过气来,找东西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还懒得整理。筛选之后,物理上的空间大了,心理上的空间也大了,心情很舒畅,而且更愿意整理了。
原文:重视宽松空间的断舍离认为,保持一定宽松度的“放满”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时间利用法。
不擅长安排时间的人总是有不到最后一刻不行动的毛病。“提前5分钟集合”这个对策就相当于收纳空间中杂物与杂物之间的空隙,每个事项都附加5分钟来考虑就行。
如果收纳空间宽松地放置东西后,空间和杂物就显得“易取、好收、美观、清爽”。同样道理,日程安排的时间能坚持做到“镇定、宽松、充实”,就仿佛有凉风吹过,呼吸也变得顺畅。
想法:是的是的,往常我总是迟到,我预估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会比我实际需要的时间要短,所以每每到最后就很匆忙。有时候赶得及,有时候赶不及。不管是否能赶上,那一刻的心情都是非常紧张的。
现在,我试着给日程表放余量,比如我去做咨询的时候,5:05一定要出门,如果有共享单车就骑单车,这样可以非常笃定地到达咨询室,也很放松。
原文:“现在准备做的一些事项或待办事项,对于你来说都是必要·合适·愉快的事情吗?”
“日程里面是否有一些其实不过是自己想当然的事情?”
想法:我在印象笔记里记了一些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待办事项,虽然没有审视是否都是必要·合适·愉快的,但我开始把几天都没有处理的事情删掉,只保留那些我认为必须要做的。
原文:一烦恼就整理家务。
越是觉得家务麻烦的人,就越要尝试一下“压缩杂物=节省时间精力”。这是达到“享受家务活=获得自在人生”境地最好的最便捷的通道。
想法:这段话特别特别特别适合于我!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开始整理,然后心情就会变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了,通过整理让环境更有序,空间更宽大,情绪流动起来,也就平复了。
原文:我经常在采访和讨论会上被人问道“有没有扔掉东西后会发愁的事情呢?”
我常常这么回答:
“请试着先扔掉东西,再发愁吧。”
想法:这回答真是太幽默了!确实如此,扔了以后才知道。看再多的书,不如动手做一做。相比于头脑理性的思考,身体做到后的体验,是印象最真切的。
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这篇读书笔记就完成了,感觉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