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进攻的柏举之战
春秋末期,吴国崛起,与楚长期争霸江淮。周敬王五年(公元前 515年),吴国阖闾继位后,采取疲楚误楚方针,派一部兵力游击袭扰楚国边境,长达六年之久,使楚国疲于奔命,极大地削弱了楚军的战斗力。
十三年,蔡 (今河南新蔡) 、唐(今湖北随州西北)两国国君为报被楚拘留三年之仇,背楚与晋结盟。次年,蔡又在晋的支持下灭了楚的附属国沈。楚国大怒,发兵进攻蔡国。蔡向吴国求救。吴国君臣认为攻楚良机已到。当年冬天,吴王阖闾率领他的弟弟夫概及伍子胥、伯痞 、孙武等大将,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决定避开楚国正面,从其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其境,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吴王率军乘船顾淮水西进,至州来弃舟登陆前进,在蔡、 唐军的引导下,以 3500名精锐步兵为先锋,穿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呃(恶)三个险要关口 (今河南信阳南,河南、湖北交界处) ,直达汉水东岸,深入楚国腹地,达成对楚战略奇袭。楚昭王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戎、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率军赶赴汉水西岸抵御。经商定,采纳沈尹戎意见:由子常坚守汉水西岸,正面牵制吴军,沈尹戎去方城 (今河南方城东北) 调集用于对付中原的部队,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其舟船,阻塞三关,断吴军退路,尔后前后夹击吴军。但子常贪功,轻信速战速决主张,又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仅凭自己实力即可击败吴军,遂不待沈尹戎军到达,亲自率军渡过汉水,使自己处于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
吴军侦知楚军企图,又见其渡河来攻,为避免腹背受敌,决定改变原在江汉腹地歼敌计划,退至丘陵、山地作战,以发扬吴军步兵多、机动灵活的特点,抑制楚军兵车多、利于平原作战的特长。吴军撤退,子常误认吴军害怕楚军,紧追不舍,先后在小别(山名,今湖北黄冈地区大崎山)、大别(山名,今湖北大别山脉)之间连续三战受挫,锐气大减,始知一时难以取胜。吴军见疲敌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停止后撤。十一月十八日,在柏举 (今湖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 迎战楚军。夫概认为,子常不得人心,楚军士气低落,可以先发制人,定能打败楚军。阖闾考虑胜败在此一举,务求万全之策,不同意冒险进攻。夫概见机行事,亲率所部5000人猛攻子常军。
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当机立断,投入主力,发展战果。子常弃军逃往郑国,史皇战死,楚军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一直追至清发水 (今湖北安陆境温水) 。阖闾本想立即发动进攻,后又采纳夫概半渡而击的建议,再歼楚军一部。吴军追至雍滋,今湖北京山西南),恰与由息(今河南息县西南) 回救的沈尹戎遭遇,经反复拼杀,沈尹戎重伤身亡,楚军失去指挥,大败而逃。吴军几经战斗,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动大象队惊退吴军,始得逃脱,投奔随国(今随州)。第二年,楚国得到秦国出兵救援,才免于亡国,但从此元气大伤。
柏举之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秋晚期,随着弭兵之盟的签订,晋楚争霸告一段落。新兴的吴国开始走到舞台中间,在中原诸侯的眼中,楚国和吴国都是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