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苏青是源于张爱玲的那句"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她和张爱玲是一个时期的作家,她们都是在上海成为"孤岛"时走红的。
她就像一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马路上寻常的女子,独自去工作、剪衣料、买皮鞋、看牙齿、跑美容院。她夹着讲信义信步于校园的林荫道;驻足在灯火辉煌的百货店橱窗前;去杂志摊买《良友》画报,边看边笑。她普通的生活中,总充满着单纯的味道,有时还有点小俏皮,小可爱。
能被孤绝自傲却才华横溢的张女士欣赏,多么不易。以此更能突显苏青的独特。苏青1914年出身在一个非常富裕得家庭,因为父亲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她便寄宿在外婆家,外婆家女子多,所以她对女子细腻的观察和感同生受的体悟成了她成长过程中不可省却的一幕。母亲也好,外婆也好,对婚姻一度失望,便把爱全都投注在了年幼的苏青身上,所以她的率真和热情丝毫不矫饰。
人生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到脚上的泡和看过的风景,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遥远的,不关己身。她因为怀孕,被大学退学,女儿出生令公婆失望,此后三胎全是女孩,她在夫家彻底成了个罪人。就算如此,她在心底说:"我的女孩,我爱她"。战争爆发,儿子出生,家庭生计困难。家族一代代女性延绵下来的酸根,最终积攒成了叛逆,从此,她走上了卖文为生的女作家之路。
和同时代的女作家或风花雪月的吟咏、或清丽脱俗的游离、或旗帜鲜明的革命、或高亢理想的激进不同,她的温章都是身边的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这个聪明外露的女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洞察力,人生是多么实际,浪漫和美丽不是没有,只是参杂在世俗、辛劳和众多的不美好里,并不显得那样没好。
1982年12月7日,身患多种疾病的苏青大口吐血,走完了自己的68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