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可是近些年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网络,无论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也无论他们最初讨论原生家庭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却都传达出一个扩散力强大且致命的理念——原生家庭决定了人的情绪、人格和行为模式。
“30岁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的相貌是自己养的”都听说过吧?
连容颜都能在后天变化,怎么原生家庭就得背上你上下三代人的锅了呢?
成年人,请背起你自己的锅!
近两年,我越来越不敢在咨询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原生家庭”这个词,三思而后言“原生”的原因无它,只是一个原本中性的词汇渐渐地变成了背锅侠,让我感到恐惧。仿佛眼前瞬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宝宝,嗷嗷哭泣着抱怨妈妈的乳房,渴望甘甜的乳汁,可惜这个宝宝的外形,有的甚至已经到了本该四十不惑的年纪。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去探索原生家庭氛围,讨论家庭关系,了解沟通模式,当然也包括那些心理创伤,我们不断地挖掘曾经,探索过去,即所谓的“溯源”。溯源是协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工具,是破除和转化的基础,但绝不是目的。
现在有太多人吃到了“原生家庭决定论”的甜头——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都是父母的问题,与我无关。
我人际关系不好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好。
我工作不如意是原生家庭的模式就这样。
我迈不开腿闭不上嘴又控制不了体型也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
啊,找到源头了,继续人际关系不好,继续工作不如意,继续贪吃懒动,继续抱怨——反正我现在的一切都不是我的错。
于是
只看见曾经,活在当初,忘记了当下,忘记了活生生的生活。
试问自己,你还在用着千禧年的台式电脑或者改革初的大哥大吗?
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既然这些物件我们知道需要更新换代,自己的人生发展却被定格在某一个旧的时代了呢?
同样的,对于那些热衷于为孩子创造美好原生家庭的人,我也特别心疼,却又忍不住想毒舌:你确定你现在努力营造的氛围到了二十年后不会又成为过时的老掉牙的甚至是拖人家后退的老古董?
你确定你对孩子做的“种种好”里没有存在那些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曾经没有得到的“种种渴望”?
只有关注当下真实的生活,真实地看见自己,品尝生活的滋味,走在当下的土地上,才有机会看到曙光,看到内心属于自己的完美。
无论过去的道路多么坎坷,发现那黑暗中的星辰,它会照耀你脚下的路,成为你登高望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