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菟丝草
顺着“丝绸之路”出长安往北走一百多公里,进入彬县境内,远远能望见远处山崖上雕刻的大佛,这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长安的北大门,丝路上的商贾瞭望着石崖上的大佛,夕阳洒在大佛上,佛光普照,给人暖意,给人力量。佛祖庇护着他的子民,大家一步一回头,大佛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他的灵光,人们不再回望,远去的路上尘土飞扬,沉默的道路,一路延伸,像一条无尽头的白线,伸向远方,此时,已经离开长安,已然离开故乡,到那遥远的外域,前面路途茫茫,驼铃声声,载着货物,载着乡愁,载着亲人的期盼。此时,另一商队与他们擦肩而过,经过跋山涉水,经过风餐露宿,经过异域风情,归途中的人们,在茫茫的道路上,两旁是茫茫荒原,在寂静的路途中,翻过一个土弯,前边的人们远远隐约看到石壁上的大佛,佛光万道,感到是那样亲切,大家欢呼起来,陡然精神倍增,是离长安不远了。这一场景,无数次的演绎着。“大佛寺”大佛,千百年来,他已成为长安的象征,是公认的关中第一大佛。
离彬县向东走十公里到了彬县大佛寺,大佛寺背靠悬崖绝壁,面朝滚滚的泾河,一进大佛寺,就有巨石挡路,石上刻有“彬县大佛寺石窟”几个鎏金大字。后有护佛寺院,是后来建造,顺着门洞进入室内,有些不巧,大佛寺第一层正在维修,只能顺着楼梯进入第二层,直接进入石洞,众多佛像映入眼帘,这就是号称“万佛洞”的,洞内佛像,身形各异,丰满迷人。相传是武则天时镌刻。只是可惜,佛像鲜完整的,都没有头颅,使人深表遗憾,再进入第二洞穴,迎面是三尊巨大佛像,正面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边一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是拥有无上智慧的大势至菩萨。由于佛像巨大主佛高20米,头高5.2米。,从二楼只能看见佛像头像,无法看到全身。洞里的灯光打在阿弥陀佛脸上,佛光照耀,形态逼真,佛陀面露威严、慈祥之色,他那细长的眼睛,俯视着大地,双耳垂肩,那融智的脸上像能洞穿一切事物。再看两位菩萨,也是佛光普照、鲜活逼真,体态丰盈,面露亲切的神态。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用她那超凡的神力将人们脱离苦海,大势至菩萨将无上的智慧给予人类。看到如此巨大而又传神的佛像,不能不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团结合作精神。
大佛的开始大面积镌刻,时间推移到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盘踞在陇右的薛氏父子在浅水塬(今长武北)展开了决战,只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厮杀,终于将薛军聚歼,秦王李世民的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将士死伤惨重。秦王心中悲痛,久久不能释怀,为了超度死亡将士的魂灵,便在贞观二年,招募大批工匠开始在彬县石崖上镌刻巨佛,工程浩大,前所未有,气势磅礴,整个山坡上都是工匠,经过上万工匠的细心雕刻,历时多年,三尊活灵活现的巨佛,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三尊巨佛俯颔着大地。后来秦王李世民又多次召集众多和尚做大型法事来超度阵亡将士亡灵,使他们早登极乐。经过多次超度,始觉心安。大佛寺经过后世各代不断琢刻,保护,当然免不了战争的破坏,逐渐成为现在的模样。
彬县大佛是长安以北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雕刻,由于丝绸之路延续千年,彬县大佛逐渐成为象征长安的标志性雕刻,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古丝绸之路的漫漫长路上长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