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岁半孩子的妈妈,我最近一直在反思的两个问题:十年的教育学究竟带给我什么?又能够带给我的孩子一些什么?结果令我不知是失望还是庆幸,又或者两者兼备。
曾经,我的导师向我展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古今中外各种教育观。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是要浪费时间;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罗素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目的”,而非“手段”;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蔡元培说: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
这么多的观念进过我的脑袋,留下的是什么呢?我想潜移默化的肯定是留下一些有益的东西的。
我的桐4岁半,我犯的很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是用一些形容词来界定他,比如善良,胆小。。。现在我却明白,孩子是不能随便去界定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成长曲线,这个曲线的弧度是由他周边的环境来决定的。而这环境里有我,有他的亲人,有他的老师,有他的朋友,有他听到的每一句话,他经历的每一件事。我们喜欢或者是讨厌他们的每一个词汇都是由我们造成的。所以,归根到底,我们界定的是自己而已。
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界定成长的界限呢?
对于桐而言,如果非要给他制定一个成长规划的话,我不希望他过早地认识这个社会的潜在规则,不希望他过早的感受反击、报复这些极端词汇。从心底而言,我真切的希望他能看到、感受到、他输送给别人的都是“暖暖的”。。。
我愿他的心是暖的,并回报出来的也是热量;我愿他接触的人是暖的,让他体会人与人之间本真的相处。。。
尽管,所谓的“风气”,会令我的初衷事与愿违;尽管有一天,他会些许抱怨妈妈教会他的并非适应这个社会。。。
但我仍会一直庆幸,我给他种下的是一颗会发芽且坚强的种子,虽然会历经风雨,会感受磨难,但仍屹立不倒,昂头挺胸,温柔且坚定的对待身边的一切。。。
也许慢一点,也许会委屈,但我仍愿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我坚信教育并非与所谓的现实随波逐流,而是要尊重人的本真,尊重孩子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