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你定会恍然大悟,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其实,只有你自己。
1
薇说,她已经很少发朋友圈了。
我问她为什么?想当年她可是一个标准的手机控,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更新自己的状态,譬如自己去哪儿旅游了,又吃了什么好吃的。我们除了咬牙羡慕嫉妒恨外,更多的是通过微信了解到薇的状态。
薇说,当初发个状态,还有一大堆微信朋友围观、点赞、评论,自己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后来,只有很少的几个微友在她发的状态下留下痕迹了。
“世界很大,但你最终走向孤独。”我告诉她。
2
那天,知名公众号“微河口”发了一条信息,题目是“为什么有人不回你信息,却在发朋友圈?”
看题目,很扎心的样子。
我想说的是,这其实很正常嘛。没人赋予他必回你信息的义务,但只要不涉违规,他有发朋友圈的权利。
3
信说:“现在有些人心不古。”
我问:“怎么说?”
他说:“有些微信朋友啊,是不是很不会做人啊。他发什么状态,我都去围观一下。我发了好几条,他却假装没看见。”
这个,貌似不存在等价交换。你对人热情如火,但不能阻挡别人对你冷若冰霜。这与会不会做人,没有多大关系。
4
我们每个人,并不都是活在自己的朋友圈里。
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朋友,那些幼时的玩伴儿,旧日的铁哥们儿,某时亲密的战友,想当初恨不得“若不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啊,哪个不是天涯各方,形同陌路?
只有极少数人才可能在某一较长时段与你同行。
5
我们的家人难道不也是如此?
《红楼梦》中的林红玉说:“也犯不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凉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
细想一下,极有道理。人生苦短,就生活而言,我们哪个人不是匆匆的过客?
我想对父母说:谢谢您做我的父母。
我想对女儿说:谢谢你做我的孩子。
6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你自认为结交了那么多朋友,是不是忽有一日,摸起手机,却不知电话终将打给哪个人?
朋友,其实没必要那么多。
一房,一车,一妻,一女,几个知心好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足矣。
简约,不简单。
7
我在新浪博客中写道:“与其说是关注某人的博客,不如说是关注写博的某人。”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有人一个标点符号可以圈粉无数,有人穷经皓首也无人知晓。
有人放屁也有道理,有人再有道理也是放屁。
那些熟悉的朋友,我说:“谢谢你,与我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那些陌生的朋友,我说:“虽然我没见过你,但我要说‘谢谢你’。”
8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我们都做自己的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