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理想的教育生活?
我记得张文质老师在《教育的勇气》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但愿用在这里没有被我断章取义:
“这种惆怅,它是不及物的,它跟我们‘仰望星空’有关,也就是我们想象中总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但其实这个世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不会到来的。”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一是因为它很真实,二是因为它很亲切。这种揭露生活真相的话语,听起来竟然不让人灰心难过,而是觉得从容平和。
理想生活,是用来照亮前方的路的,而现在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再努力一点去追寻的,则是生活的动力所在。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最关注的最在乎的,最用心经营的,还是我的语文课堂。课堂是我的能量场和造梦空间,是故事的发源地。
今天,我们学习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们。以“谈谈你是怎么看‘鹿’和‘狼’”这个问题暖场导入后,我给了他们足足二十分钟的读书时间,以我在黑板上板书的两个问题作为读书线索(进入高年级后,我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审慎),一是“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故事(建议用起因、经过、结果串联的方法来梳理)”,二是“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读书的时间 9:33—9:53,并征求意见:“读书过程中是希望我保持安静,还是发现问题后出声指导?”他们一致选择了后者。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我遵守约定,静静地观察、思考,并实时提示个别同学。教室里进入了踏实的宁静阶段。说宁静,是除了孩子们翻页以及偶尔个别同学和同伴讨论,没有其他杂音。说到踏实,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文字,启动了思考,并且用手中的笔在记录。让我最欣慰的,是那一抹最亮眼的黄色身影——ze,他今天也认真读了书,他的课本上画有阅读的痕迹,写有思考的结晶。平时他是属于比较难进入课堂的孩子,常常人虽在,心却空游无所依。今天这二十分钟,他的心落在了课文,我的心也更踏实了。
踏实的宁静,蕴藏着内在的力量。读书时间结束后,才能迸发灿烂的火花。在此后的交流以及延伸环节,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各抒己见,不需要犹豫和畏缩,更不会空口无言,课文被我们“拿捏”得很有意思,孩子们的思维与表达一起生长,这,不就是此刻最好的吗?
踏实的宁静,带给我深层次的安定和满足感,这仿佛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抛下锚,稳稳地靠住了岸,又似定海神针,让我有继续开展其他工作的底气。反之,如果有哪一天我在学校却没有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我便有些心虚,好像对不起他们一样,当天一定要抽空进教室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几句话,这算不算老师的宿命呢?
踏实的宁静,结出朴实无华的落花生。而畅快的欢唱,则长出枝头鲜艳的花。又到课间操,因为昨晚下雨操场湿滑,所以我们又“恰好”可以唱歌。今天不想再唱网红口水歌了,确实缺乏营养。我首先提议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是我的心水歌。同学们也渐渐跟着唱起来,哦,没有人能拒绝少年的歌声,《放牛班的春天》,不是洗礼了无数人的灵魂吗?一曲之后,渐入情境,再唱一首,有人提议《平凡之路》:
……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歌声如同小溪汇成河流,在教室内流淌,也在我的心间流过。孩子们也许不懂歌词的涵义,因为她们才刚刚踏上路途,但是我却有些体会。他们只要大声地唱,从小玩意儿中、从青春校园杂志中抬起头来,眼睛看着前方,投入地唱,我们都容易被这种场景感动而陶醉其中。而我也悄悄的发现。歌唱,真的是少年们发泄心中情绪的一个好办法呀!
铃声响起,善解人意的英语老师在门外等候,我们又要切换频道,回归寻常,回归课堂。下一次的歌唱是在什么时候呢?
“抓住当下”,可静读,可欢唱,也可接受疾风骤雨的侵袭。我知道,孩子们不能一直徜徉在诗意中,他们除了学校的课程和作业,放学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回家后还要做一些有难度的试卷,有的还要在晚上、周末参加各种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入学考试,他们要为了进入理想的中学而努力,不管他们是否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目前看起来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我也只是万千忙忙碌碌的普通小学老师中的一员,紧接着的工作内容就足以让我变成一头喘着气的老黄牛,我们,都无所逃遁。
然而,不能被淹没,不能坠入灰暗。 不抱怨、不逃避,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创造有意趣的生活,于再寻常不过的细微事件中,寻找收获和意义。我们因学校而交集,同时又奔向各自的目标。我们是师生,更是伙伴,互相支持,彼此成全,方不负这不能回转的时光啊!
关于我们的教育生活,我已明白:理想,在彼岸。当下,在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