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人总结苹果产品的兴衰,结论是因为它产品生态系统的单一和封闭,所以它开始发展很好很快可是后来也会很快地被冷落被淘汰。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不管是iOS、macOS还是watchOS,它们是相当封闭的,只能在自己生产的硬件上运行,而自己的硬件也只能运行自己的软件。苹果的电脑也是有大起大落,最开始是它普及了图形界面,后来又衰败,经过几次转型,现在又变成了畅销品。它的手机尽管曾经很风光,现在虽然某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压到了20%,但是全球智能手机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苹果占了,所以说苹果手机的科技含量还是很高的,最新的iPhone 7就连手机的外壳都精工细作。现在有很多人说苹果手机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我觉得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它的系统的封闭对他的产品有影响吗?一定有,但未必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肯定不是因果关系这样简单,我想用另外的视角来单单分析苹果电脑在2010年左右迅速崛起的这一现象。
假设消费者或用户都喜欢更加开放兼容的系统,因为在不同的硬件上他们可以用相同的软件,省时省力省钱。苹果的macOS一直都是那样封闭的,2006年微软发布的Windows Vista可谓是栽了个大跟头,如果假设成立的话,当微软发布相当成功的Windows 7之后我们因该看到苹果电脑的市场份额应该相应地缩水,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反而越发壮大。如果假设不成立的话,平台的开放性就变得极其不重要,那微软一直以来标榜的兼容性就是在忽悠人。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是不是有其他的什么更决定性的因素呢,我认为苹果抓住了下面的三个机会,才造就了苹果电脑的在中高端个人电脑的一方独霸。
1. PC的小型化,移动化
现在大规模的PC生产不是一家工厂定制所有的部件,而是在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将从不同厂商买来的部件进行装配。把各个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是一系列的插槽和接口,这些插槽和接口是非常占空间的,然而在台式机上并不是问题,反正有的是空间,不行的话还可以把机箱做大一点,可这在笔记本电脑里是不允许的,不然用户每天都要背着个庞大笨重的笔记本电脑去上学工作。在同样的性能配置下,更多的人会倾向于买便携式电脑,便携式电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部件的接口现在越做越小,到现在演化为直接焊在一块电路板上,在节省空间上追求极致,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电池或者新的设备。苹果一直遵循这个路线并且走在最前面,包括率先剔除了光驱,可更换内存和硬盘等等。
2. 电脑部件的标准化,廉价化
上一点讲了现在的电脑更多的部件被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用户不能随意更换,为什么能实现呢?这要很大地归功于Intel/AMD几乎垄断的地位,以前大家的零件都是各做各的,所以主板上要有各种各样的接口,这个时候芯片商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把整个电脑的硬件组成都设计好,新CPU发布的时候把样机都做好,这样品牌机的生产商只要把这个设计买回去自己照着做就可以了,至于选什么样的组件除了CPU都是自己说了算,零件好就卖贵一些,零件差就卖便宜一些。零件商们干脆把也东西都做成一样的规格,互相竞争,一条同样规格三星的内存条和Kingston的内存条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又大大压低了零件的价格,使得出货量大增。在这方面苹果也是领先的,一直坚持用最新的Intel的设备,比如说率先使用了UEFI和Thunderbolt。
3. 中国制造使PC成品组装产能急剧膨胀
有了前两个条件,又怎实现呢,假如没有产能的话这种电脑就生产不出来,有没有新的产能来满足这些需求呢?这个时候PC生产商找到了中国,不管是直接开厂还是委托代工厂生产电脑,在中国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产能,比以前全世界的加起来都多。看看中国笔记本电脑生产的数据知道,2005年4564.99万台,2008年10858.68万台,2011年23897.41万台,2014年22728.73万台,到封顶之前是以指数级膨胀的。这么大的产能苹果利用得非常出色,为什么呢?因为苹果电脑成品的利润率在各大厂商之间是最高的,相应的给代工厂的利润比起其他的给得也丰厚。试问如果你投资一个代工厂,你是给苹果代工呢还是给其他厂商代工呢?结果不言而喻嘛。(要说明一下苹果的电脑的实际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不是靠苹果公司一拍脑门,它的实际价格确实也很高而且也有那么多人买,所以高利润是合理的。)这样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有更多的优质的大规模产能向苹果倾斜,而这个时候各大Windows PC的厂商都在大打价格战,价格和利润压得很低,原本低廉的价格是他们的优势,转眼就变成了劣势,因为买不到便宜的产能来出高品质的货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相继崩塌,从IBM卖身给了联想到现在东芝索尼的几乎彻底出局,这个序幕其实是由中国开始发挥巨大的产能而早已展开。Windows平台标榜已久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中国这样庞大的产能面前太微不足道了,本来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所以微软在PC市场的这场失利是在所难免的,后来的便是大家都熟知的,从Windows Vista失利开始便开始走下坡路;Windows 7也仅仅是在绝对数字上占了上风,并没有增加市场份额的百分比;Windows 8虽然在理念上和技术上并没有犯致命的错误,可是依然一蹶不振,没有大幅度地推广平板两用电脑及应用的普及;到现在的Windows 10已经不温不火,不得不低头认怂,学习macOS的模式,每年都得出次大更新,不然真的前途未卜。
苹果这场PC的争夺战打得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途中还特别幸运地遇到的世界老大和世界老二在各个领域业务开始撕逼,从而纵身一跃,自己变成了世界老大。苹果公司从电脑到随身听到手机都是顺从坚持卷入中国这个神一样的队友这个大趋势,虽然也磕磕碰碰,发过品质平平的产品,比如说iPhone 5,但是总体来说一直是在良性发展没有衰败。其实历史又是多么的相似啊,当年微软完败IBM靠的不也是新兴的日本和台湾的产能开动了它们的机器,只不过这一次主角换成了苹果公司,神一样的队友换成了中国,历史又再一次重演。所以与其把苹果崛起的功劳归在它产品设计、产品展示、或者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上,不如说由于中国强大的生产力的进驻,把苹果很久以来无法实现的这些理念变成了现实,才造就今天的苹果。做手机的罗永浩虽然说自己把乔帮主的精髓都学了过来,可是他的身边却没有一个库克船长把他的手机生产出来并卖到千万个用户的手里。
下面说些题外话,这次苹果发布会一个让我比较吃惊的是他们对iWork办公套件Page、Number和Keynote的软件研发。去年11月iPad Pro发布会上他们邀请了微软做了Office的演示,我心想是不是苹果打算放弃iWork了,毕竟这样的竞争是对双方都没好处的,苹果不如把这个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需要这三个工具的买Office就行了,每年付钱也不算太贵。可是苹果这次的发布会的表态就说明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原因极有可能是微软和谷歌对于办公三件套过于怠慢了,一年了也没啥更新,苹果做这一决定一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样一来微软的收费模式就只能放弃这些非专业的苹果电脑用户,因为就算拉拢到了他们也没有钱赚,这样其实对于Office作为微软这个庞大的公司的第一摇钱树是不利的。不管怎样我个人是不看好文档编辑一类软件的未来的,关于这个观点我打算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