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有原则,这是一条硬杠杠。无论如何,总要达到这一条,不然就是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的。
这样的硬杠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一流和三流之间没有二流,除了一流都是不入流。
一流和三流就像一座山峰对立的两面,中间放不下二流。
要么是一流要么是三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做到一流和三流之后,两者的回报也是差别巨大的。
首先是回报的差异。
做到一流所得到的回报已经达到总体回报量的90%以上。
一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头部资源。
剩余的资源被其余的做到三流的分配。
其次是更重要的付出的差异,但是一流和三流之间是天壤之别。
类似于学生学习百分制考试一样,得到60分的学生,很简单,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是拿到那些80分以上同学的不到50%就可以了。超过80后,要提升一分与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明显更多。而要得到98分以上,付出的资源就会大量的增加,明显更难,更要有耐心。
这也是80/20法则所带来的启发之一。
要达到一流,既要有系统性认知和感觉,也需要全方位的细致掌握,每个部分每个点都要做到好,那么刚开始不好怎么办?花时间,花精力,花心血去打磨,逐渐更趋近于美好。
一流的概念头脑中一定要有,这无疑会对我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各个方面回馈我们。
套用一个广告词就是“不将就”。
这本身就是精英思维。
除此之外,对于三流我们也用一个常用词就是“混”;好多人说那么累干嘛,轻松一点不好吧,混呗,将就着活呗。
对于有这种想法,用这种观念工作和生活的人,除了“啃老”和“拼爹”,我想不出其他的方式让他们活的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心里有一条硬杠杠:一流一流,一定把事情做到一流。
但凡一件事情值得做就值得做到最好。
这一条是那些应付了事和滥竽充数的人无法理解的。
如果我们把做一件事合格定为1的话,1.01就是把事情做好,而0.99就是不及格。
凡事只做到1,1年下来还是1,没有积累优势。
凡事做到1.01,1.01的365次方等于37.8;翻了37.8倍。
凡事做到0.99的,一年下来,0.99的365次方等于0.03,退步了33.3倍。
翻倍37.8和下降33.3倍就是一流和三流在结果方面数字的展示。
可见三流在一流面前是没有任何说服力和战斗力的,三流本质上根本算不上什么流不流的了,甚至可能连门槛还没进呢。
就像职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巨大鸿沟一样。就像悬崖两边站着的两个人一样,看似近在咫尺,实则差的远了。
所以有意识去按照精英思维去生活和工作。肯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凡事我认定的,不论是经验也好,知识也罢,观念也罢,就一定去坚持实践。
与各位看官共勉。
/end/
笔胜于剑——划出一道闪电,要么击中人心,要么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