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客形象,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总能看到。鲁迅《〈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茅盾《我们这文坛》:“朋友!这不是苦了看客?看客们不是一个印板印出来,看客们的嗜好各殊咸酸。”巴金《家》:“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看客。”心理学上解释“群众无意识”指的是指群体行为发生时的基本心理状态,即群体处于理性缺乏、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的状态。你们是否处在这种状态而不自知呢?
有一部电影不得不说,叫《金福南杀人事件》。金福南是一个温和开朗、任劳任怨的女人,但是她的丈夫和家人都视其为猪狗,任意欺负和凌辱。福南希望女儿小燕拥有更好的人生,只是在这个蛮荒所在,人的尊严被肆意践踏。巨大的压力下,逆来顺受的福南化身为悲剧的复仇女王。在这样一个没有人权、没有尊严何谈文明的荒岛上,金福南的蜕变有一定必然性,虽然她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
第一遍看了,感觉这个电影看完很爽,看到她终于起来反抗不禁暗自叫爽,但看到第二遍,从电影的构思来讲,这真的只是一篇爽文吗?女主到底是金福南还是金福南从小一起长大,在都市里过着光鲜亮丽日子的郑海媛。当我第三遍看完,我才明白,导演真正意图并不是为反抗者鼓掌,而是在叫醒鼓掌的我们。
郑海媛是一个都市人的典型代表,冷漠仿佛就是都市人的共同特点。海媛明明知道之前的黑帮成员害死了一个女孩,但就是不敢出面指证,所以才躲到小岛上来。那么当她选择成为旁观者对金福南的悲惨待遇,而对于金福南来说,她对所有的人都已经绝望,但是对于海媛她心存希望。而海媛选择了旁观。毫无疑问,这加速了金福南的疯狂蜕变。而当金福南举起斧子,郑海媛就能置身之外吗?
答案是不能。电影的结尾,海媛幸运地回到了都市,而这次她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因为她比我们所有人更早地明白,当你选择了旁观者,那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亲历者。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又在充当着什么样的旁观者角色。
陈凯歌的电影在影视圈里一直还是蛮独特的存在,从《霸王别姬》到《妖猫传》我还是好评满满,却没想到还有一部电影更寓意深刻,那就是《搜索》。上市企业董事长秘书叶蓝秋在获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心灰意冷的她上了一辆公交车,沉浸在惊愕与恐惧的她,拒绝给车上的老大爷让座,引起众议,这一过程被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用手机拍个正着。佳琪将公车上的新闻火速交给准嫂子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若兮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在公众指责和病魔降临的夹缝中,叶蓝秋带着老板借给她的100万,彻底玩起了消失。岂料这更使她被冠以“小三”之名。故事的最后,叶蓝秋选择了跳楼自杀来解脱自己。一个身患癌症本应该处在家庭和社会关爱中的弱势者最后却被逼到了生活的死角,这又是为什么?
人言可畏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网络平台的个性化。便捷性以及隐秘性为大量的想要表达自己,展现个性的人,尤其是三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和学生群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叶蓝秋的故事如果放在互联网还未发达的时代,她必然不会是这个结局。那么是科技进步错了吗?不,说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却没有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觉悟和素质,我们迫不及待地在网上宣扬自己的观点,却忘了它是否正确;我们享受着别人的追捧,却没有想到是否有能力发出正确的声音;我们追捧者别人,却没有想过那个他或者她是否受其他势力的操控?我们更没有想过,自己的不理性的发声像一双双的邪恶的眼睛、像一双双推向深渊的双手,一步一步促成了多少悲剧。如果说叶蓝秋的悲剧还有媒体从业者的良心缺失,那么在个性化的选择中,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我只吃了一个雪糕,对,就是在网上声名狼藉的奥雪的双黄蛋冰淇淋。会不会有人想要问我,你拉肚子没?不好意思,让你的判断出错了,这个真没有。2019年是奥雪冰淇淋成立20年,这个品牌一直是东北冰淇淋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庆祝20周年,双黄蛋冰淇淋研发成功,原本这个可以让奥雪公司更上一层楼的产品,却让20年走得平稳顺遂的道路变得坎坷起来。温州市场监管局发布通告:奥雪双黄蛋雪糕被检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数群超标。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声音席卷而来。由于冰淇淋在某音、某手平台上火起来,一大堆人开始吐槽:我就说,网红的产品不能吃,带网红的产品我从来不碰……奥雪,这个曾经获得“辽宁省名优食品”“中国市场信誉产品”“辽宁省著名商标”的品牌公司仿佛成了过街老鼠。而最早发布的温州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通告大家却只字不提,里面明确写的是“我局认为是储存不当或销售环节控制不当引起不合格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奥雪公司已发布了产品的质检报告,但都于事无补。尽管有人扒出来零售店的恶劣环境,但这个锅,还是奥雪背了,好好的20周年,尽显心酸。
我们不追随网红产品,难道是正确的吗?我们看似不跟风,又错了吗?其实,我们错的是从来没有挖掘事实的能力却随意发声、没有个人的判断力却彰显个性、更在没有完善自身的同时对别人的事情指指点点,所有的事情都是管中窥豹。
以前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的想去评价别人,随意地去发表意见,后来我才明白,我们在意的不是想去评价别人的结果,而是在评价中享受到了站在高地的居高临下的自豪感,如果有人跟你一个阵营,那更是喜上眉梢,彷佛自己的高度又上升了。
而你现在再去回想。
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