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1)

儒家,不得不提的是儒家的孔子,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孔子述而不作,所以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但孔子的绝对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以自己的道德观对他讲述的起解释作用,比如孔子解释三年之丧这个古老的体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气候也应当以同样时间服丧,表示感恩。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予他们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经》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样一来,孔子虽然单纯的传授知识,但还是作了一些新的知识。这种以讲述而作的精神,被后时儒家人代代相传,他们写出了无数的注疏。而孔子就因为这样才不同于当时寻常的儒,成为了新学派的创建人。

而孔子除了对经典作出新的解释以外,还有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论

正其名:名乃称呼,天下人都有名,而孔子认为这些名都应当与这种名的理想的本质一样。有个国君问他治理国家的原则,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就是说一个人做的事物都应该与这个人的名所做的事物的理想的本质一样。一个君。应当按照君道而行,他才实于名,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仁、义:义是事之宜,是应该,相当于义务,必须为做的而做。因为这件事在道德上是对的,但如果做这些事情不是出于道德,那就是为了利,孔子本人说过: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于利。而仁就要比义具体得多了,如果说义是应该,那么仁就是义的出发点,有个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语.颜渊》

忠恕:忠恕,换句话说。就是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忠,自己喜欢的,会想给别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忠恕之道,便是仁的具体表达形式

知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孔子认为,这个世界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人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有一些控制控制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这个观点,我们将永不患得患失。

来自《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孝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近代以降,儒家的孝道遭到了严厉的批判,被全盘否定为愚孝思...
    孔孟之乡阅读 1,305评论 0 6
  • 今天,在电梯间碰到了单位政治处(机关单位的政治处相当于人事处)处长,她突然对我说,赶快把年休假休了出去玩吧!我说,...
    Leo大叔阅读 6,384评论 144 116
  • 如何速成自媒体写作高手? 文 | 徐小 昨天讲到了如何找寻自媒体写作素材,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关撰写自媒体文章的那些...
    徐小日记阅读 321评论 0 2
  • 前天睡眠很晚,有凌晨两点多了。昨晚睡眠也晚,凌晨三点多。第二天醒来,学习质量极差,生活规律完全被打断。 比如说凌晨...
    今天不是明天阅读 362评论 0 0
  • 前言 看了那么多的小程序入门,想必各位看官也差不多对小程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篇文章就不再主讲入门,现在我们要通...
    夏风轻语阅读 13,005评论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