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四种精力源。每种精力源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灵活性的体现、弹性的体现。
· 身体层面以数量衡量,可以做出与力量、耐力、灵活性和恢复力相关的动作,可通过呼吸、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式调节;
· 情感方面以质量衡量, 表现为自信乐观、与他人关系融洽,抗压能力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还包括对自我的认知与接纳、与他人常规的人际交往;
· 思想层面以强度衡量,指 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表现为 创造力、专注力、现实的乐观主义和大脑的可塑性,灵活性指能够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平衡,接纳包容不同的想法;
· 精神层面以重心衡量,表现为富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体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凡不能摧毁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 尼采
钟摆式运动,周期性补充精力;
突破舒适区,提高承受力;
养成习惯模式,做出真正改变。
精力管理三步骤: 目标——现实——行动
“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尼采
人生目标要符合三个要素:积极的、发自内心的、超越个人的。
成功的秘诀不是超常的信念和自律,而在于好习惯的力量。
自控力是有局限性的,每一次自控都会消耗有限的精力储备。
仪式习惯之所以具有持久力,正是源于对精力的节约。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平静祷文》
正视现实,诚实开放地看待自己。
仪式习惯如何养成?
准确规划:明确时间和具体行为;
事前准备:将负面表达转化为正面表达;
例如,“如果我想吃甜点,就去吃一片水果”
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