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兮罗兰 图|源于网络
窗外雨声不断,仿佛在告诉我,清明的到来,我是不是该归家了?
今日,我偶然间读到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特别是读到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这句诗,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明将至,相信很多朋友都已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归家的归家,旅行的旅行,独处的独处,各有所思,各有所念。
看着窗外的细雨,眼前的房屋,感觉自己回到了家,回到了那所房子。让我不禁想起一个人,一个离开已久,却又仿佛昨日离开的人。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块,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一个怕吃苦的人,而奶奶则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他们俩在一起,苦的绝对是奶奶。
小时候,奶奶喜欢带我去山里捡柴火,去地里除草。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苦,也不知道什么叫精致生活,只觉得,采着采着蘑菇,捡着捡着柴火,打闹着,嬉戏着,就长大了。
奶奶是个极其节省的人,无论是家里还是地里的活,她都能兼顾,典型的中国式劳动妇女形象。
爷爷从不给奶奶管钱,每次奶奶需要买什么日用品,爷爷就估摸着给。很多时候,爷爷给的钱都是刚好够买所需的物品,偶尔多出几毛或者一块,她都会攒起来,给我们买包子吃。
亲人对孩子总是如此,尽管有时候你们互相嫌弃,偶尔拌嘴,可每次有好吃的,他们总会留给我们吃,然后说自己不爱吃;每次有我们不想吃的菜,他们舍不得扔,就自己吃掉。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对陌生人友好和体谅,却无法对身边爱我们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稍稍长大一点的我,开始学会比较,觉得同样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为什么我就需要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而堂弟却可以调皮、偷懒,只有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回家。
那时的我,只要一进行对比,总会让奶奶操碎了心。很多时候,我会赌气,可又不忍心看她那么辛苦。我想着,总有一天,我可以给她更好的生活,让她不需要那样劳碌。可是,还没等到那天,她就离开了。
奶奶是在我离开家后离开的,那时我高三。记得那天,我请了一天假回去照顾她,那时的她已经不认识人了,只是一个劲地嘟哝身体痒。没有医生愿意到家里来给奶奶治疗,我和姑姑帮她洗完澡上好药后,她便安静地睡着了。
第二天临走,我看见奶奶的嘴角有奇怪的东西,那时的我并不知道那是一个人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象征,也没有意识到她会就此离开。我没有想太多,姑姑催我去赶车,不然要迟到了,与奶奶匆匆告别后,我就离开了。
没想到,下次再见时,已是参加奶奶的葬礼。爸爸告诉我,奶奶是在我们离开后离开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奶奶的离开对我影响很大,我始终记得奶奶临终前问:“他们会不会回来?”
爷爷答了句:“他们不会回来了。”
奶奶听到后,闭了眼,那一闭,就从来没有睁开过。她不知道,其实爸爸和大伯父正在赶回来的路上。
那天,我一个人坐在奶奶床前,房间空荡荡的,而我却感觉她还在,一切都没有改变。直到现在,算一算,奶奶已经离开3年半了,我却感觉她的离去还在昨天,我们之间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偶尔还是会想起,从睡梦中惊醒。
奶奶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没享过一天福就离开,劳碌了一辈子,节俭了一辈子,就这样匆匆离开这个世界。
奶奶的离开,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人,直到奶奶离开,我才懂得什么叫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希望每个人都能幸福平安,也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2017.4.2